小学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2014-09-15 23:50岳波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活动

岳波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进行课时安排,使学生自然进入课的全过程,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全员参与,为学生的个性缝康发展提供了可能。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教学实践;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53-02

一、创设情境的意义

体育教学特别是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身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置与之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较快且自然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互动与交往,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个性特点,让学生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宽松的、和谐的、平等和充满活力的教与学的氛围中,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获得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适时、合理地把握学习时机,使情境的创设在课中发挥最大的实效,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创设情境的条件

1、针对儿童特点。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及其身心理特点、兴趣取向和个性特点,把握好与其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相应的事物进行创设,让情境更贴近学生。

2、针对教材内容。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的内涵,揭示教材的知识点,把握好重点难点,使教材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兴趣化,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提供有利空间。

三、创设情境的方法

1、创设和丰富学习情境。如故事情境、场地情境、想象情境、描述情境等形式,启发学生观察、体会、再现情境。

2、运用形象化的景物或富有情节的主题。如直观教具、形象化头饰、有意义的课题,使情、景、人物在体育活动中融为一体。

四、创设情境的实践

1、通过教师语言引发学生想象的情境。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提出,把教学内容变成学生能够接受的、富有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使其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形成的学习兴趣由隐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来参与预设的任务,同时使已有的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并在学习中体现能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思维,以自主的、积极的、生动的学习方式进入情境,参与游戏与活动,从而达到增强其体质,发展其情感,培养其能力的目标。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教师去精心引导学生的自主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课的目标、规则和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与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增强创造能力,在身体活动中增强其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培养其能力。例如在一年级的队列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已有的经验引入“薯条和汉堡”的情境,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薯条是什么形状的”,“长长的”;“汉堡呢”,“圆圆的”。接着诖学生跟随教师的口令,进行各种“薯条”(纵队),“汉堡”(圆形)的队列队形变化的动作,并不时“四根薯条”,“两个汉堡”,变化着名称与数量。学生们根据要求不时更换活动伙伴,且在短时间内排好队型,他们完全沉浸在虚拟的“肯德基”情境之中。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与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相结合,实现了学习活动的目标,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2、利用场地器材创设富有情境的主题。小学生对各种学习活动充满着求“奇、新、变”的心理需求,场地、器材、色彩的变化对孩子们充满吸引力,根据学生这样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场地、器材去创设各种符合学习内容的情境。例如在低年级“跳单、双圈”的跳跃中,利用“呼啦圈”在操场创设“荷叶”与“池塘”的情境,学生自然地把自己比作“青蛙”,整个教学就在“小青蛙”与“青蛙妈妈”之间顺利开始。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共同扮演情景中的人物,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愈发平等,师生间的情感愈发融洽。依据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极爱模仿的特性,选用故事的情境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中锻炼身体,学会与人合作交往。“青蛙妈妈”提问“为什么青蛙捉虫不会让虫子发现呢?它是怎样跳过去的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意思的情境,创设了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们快乐地蹦蹦跳跳起来,实现了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尝试使他们自我体会动作,小组讨论,研究如何才能落地轻巧,经过教师提示、点拨,使学生掌握了“落地轻巧”的动作重点。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而是以课堂主人的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与伙伴的合作活动中去,从而在欢乐的气氛中实现了学习的目标。

五、创设情境的效果

1、学生在变化。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幅度增大了、深度增强了、效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愈发浓厚并得到迁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升华,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他们敢于质疑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并能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创造性她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并在活动中与同伴合作交往共同探究,获得较大的能力发展效应。

2、教师在变化。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教师不断站在学生角度来思考问题,用新的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发展观来完成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从单纯的教学发展到教育发展至情感的交流,更凸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师生共同发展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放意识、主体发展和师生互动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促进了教师教学策略的变化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3、课堂教学在变化。在情境中,教师积(下接第57页)

(上接第53页)极地参与、互动与观察,采用适当、适用、适时的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锻炼热情持久,活跃;同时学生的自律能力得以加强;与友伴友好相处,合作精神充分,使得课堂教学在内容、形式、教法与学法、师生关系与评价更开放。

六、创设情境的结论

1、实现自主参与。通过课中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投入活动,实现了教学目标,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在情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地去“玩”,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心理需求,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手法。

2、能力得以发展。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情境,吸引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活动,使他们的身体基本活动得以发展,在“玩”中增加了学生的活动量,促进体能的增强。

3、身心全面发展。在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中,学生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和空间,运用已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相适应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学会共同合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