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2014-09-15 13:06张素芝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研究探讨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张素芝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从教学中提出问题,从问题入手教学的学习模式,符合新课改的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13-01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从教学中提出问题,从问题入手教学的学习模式,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合作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或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一名或两名)、中等生(两名)、和学困生(一名或两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校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祝福》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祥林嫂是觉醒者还是反抗者形象?”“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凶?”“‘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形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选择内容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句段的理解,对课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运用语文的规律等。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理解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适时扶放,充盈“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着、诱导者和辅导者。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摆正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挖掘其创新潜能,发挥“主体”作用。而如何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扶”和“放”。“扶”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放”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针对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五、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机会,我们教育者要善于把握机会,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达到真正、实质的有效学习,实现1+1>2的学习目标。

小组学习的步骤和教师的作用定位以后,尝试这一方式迫在眉睫。这会让教师在课堂上教的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卖力,更有效。同时它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了,比如对文本解读的深度,掌握资料的渠道和数量,整合信息的方法等,引领学生从一篇课文里跳出来看到广阔的信息,始于问题的发现,终于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探讨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