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鸣的“渐修”与“顿悟”

2014-09-15 03:29肖文飞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董其昌个展领先

肖文飞

认识金鸣兄快十年了。坦率地说,在我的印象当中,对于书法,金鸣兄不是那种很“聪明”的人。这些年来,他先到书法院,然后又到胡抗美、曾翔老师的工作室,学习书法也有不少年头了,但一直处于“温吞水”的状态,看到周围的师兄弟突飞猛进,他也很着急,也想学他们的样式,但那对别人也许合适,对金鸣兄自己,却不见得就合适。

近段时间,金鸣兄一直在准备他的个展。前些天,他给我看了一些作品,我着实大吃一惊,因为作品风格的跨越与以前相比,大大超过了我的想象。金鸣兄好像释子悟道,突然就呈现出了一个崭新的面目,尤其是一些小字作品,温润敦厚,却又不乏灵性,无论是笔法的清晰肯定、结字的张弛有度,还是章法的空灵舒展,古意盎然,一派天机,浓郁的书卷气跃然纸上,全然没有了时人的习气。我一直认为,风格没有高下之分,大开大合极尽夸张变形之能是好,温文尔雅敦和守正也是好,关键是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表达自己心性的通道,每个书法人都在寻找,金鸣兄也是。经过多年的寻找,我想金鸣兄是找到了这样的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道路,这是他多年渐修最终顿悟的结果。

董其昌有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认为“南宗”是文人画,其创作机制是“顿悟”,“北宗”是行家画,是“渐修”,推崇南宗而贬低北宗。显然,董其昌是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没有辩证地看待,“渐修”是基础,“顿悟”是结果,没有“渐修”何来“顿悟”?

金鸣兄为人没有机巧,近如木讷,和其在书法上的“不聪明”一致。我想,正是金鸣兄的“不聪明”才有了今天的突破。君不见,当今书坛,多少年轻人崭露头角,却又如流星转眼即逝,都是因太“聪明”的缘故,他们太相信感觉,重“顿悟”而轻“渐修”,最终丧失了前行的动力。书法是长跑,不是短跑,途中的领先并不是真正的领先。十余年的北漂生活,对书法的不离不弃,个中滋味金鸣兄应该刻骨铭心。

多年的“渐修”最终有了今天的“顿悟”,此正所谓厚积薄发。金鸣兄后半程的优势正在逐渐展现出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董其昌个展领先
新三板挂牌地区榜:粤京苏浙领先
董其昌的面具
展览纪录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台北故宫猴年大展:董其昌书画特展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香格纳北京推新展
颜磊、何迟双个展
“大北方”杨光个展亮相爱慕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