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品味 汲取精华

2014-09-15 09:32项海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诵读古诗小学生

项海华

摘 要:古诗文是千锤百炼的美文,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小学生背诵古诗文,既能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又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因此,在古诗学习中,教师要创设自由、和谐、民主、趣味的学习环境,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焕发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小学生;古诗;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13-01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代诗歌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最耀眼的瑰宝,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这些作品以优美的词句,锤炼的语言,合辙爽朗的音韵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画卷,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对于人类的高尚情操的培养也大为裨益。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像力, 而且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众所周知,汉语具有别的语系的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琅琅上口,韵味无穷。采用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声音的抑扬顿挫还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情感。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因此,在古诗学习中,教师要创设自由、和谐、民主、趣味的学习环境,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焕发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那么,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呢?

一、大声朗读,熟读成诵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蔡玉琴老师认为: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大量事实证明:小学生学古诗,应让学生更多地借助读,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1、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在初读古诗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然后,用多种形式检查初读情况。这一环节,教师可相机适当范读。不管懂不懂,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习”而已。

2、熟读古诗,自悟自得

我们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感受这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境的最佳途径是什么?这就是读。反复吟诵,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体现出委婉,虽不一定摇头晃脑,但却可以有意拖长强调,夸张抑扬,读出节奏。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入忘我之境地,就会欣赏到优美的意境,通晓诗人的心情。这样的吟诵,给予我们的才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中,应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如教学《小儿垂钓》时,我们引导学生用读诗文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反复诵读。问:“蓬头稚子”干什么?答:蓬头稚子“学垂纶”。问:“谁”侧坐莓苔草映身?答:“蓬头稚子”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时谁“遥招手”?谁“怕得鱼惊不应人”?通过联系古诗的上下文并结合看图,让学生熟读自悟一些内容。在熟读的基础上,然后质疑问难。有的提出 “学垂纶”是不是“学钓鱼”的问题,足见他们已能自读自悟,教师顺势请他们查字典印证自己的看法,小小的成功足以让他们愉悦。还有的提出:平常说“招手”是请他过来的意思,他怕“鱼惊”为什么还请“问路人”过来呢?随即让同学们展开讨论,不难得出“招手”是“摆手”的意思。通过熟读,质疑解疑,大家自然能体会出诗中小孩的专注与天真烂漫,达到自悟自得。

二、展开想象,入情入境

诗是有声的画,在安排充裕的时间给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以配乐吟诵做示范,学生吟诵的热情更高了,吟诵的效果也更好了。学生就是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如教学《牧童》时,我就请学生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牧童给你什么感受?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和体验诗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用朗读表现牧童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学生读熟了,背会了,记牢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样的诵读,犹如动听优美的音乐融入于耳,愉悦于心,何乐而不为?优秀的古诗意境优美,词句精粹,音韵和谐,最适合朗读,吟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们在教学古诗时,更应突出这一特点,可以低声诵读,也可以高声吟咏,更可以引吭高歌。否则,不能领略到诗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也就不可能欣赏到诗的优美意境。因此,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充分朗读,读出意境,读出韵味。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三、拓展延伸,多吟多背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转向课外,将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如《送元二使安西》做学习总结时,可以提示学生:大诗人苏轼曾评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确是一幅饯行图。王维还写了许多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文,例如《鸟鸣涧》、《竹里馆》、《山居秋暝》等,孩子们,你们试着去诵读,去品出一幅幅优美感人的画面吧!这样,自然而然地将诵读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得了发展。

猜你喜欢
诵读古诗小学生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