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堂小练笔的读写结合

2014-09-15 09:32林焕棠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林焕棠

摘 要:小学生的作文是习作,是最初步的、最浅近的文字表达。如果习作是一棵树,那么,堂上小练笔就是树枝树叶。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的习作与单元主题密不可分,借每组课文前面的“导语”来导向,告诉学生本单元的语言训练重点,凭借课后思考练习题来导学、导练;“口语交际 习作”紧扣语文学习重点,追求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文字表达;整体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96-01

在某些课堂教学中安排的小练笔,是根据所教课文的文本内容、思想价值、写作特色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当堂写作练习。小练笔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手段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从以五年级下册课堂小练笔为例,谈谈如何把握课堂小练笔与课文之间的读写结合。

一、有效补充,汲取写作营养。

小练笔可以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指出,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大多数课文都有语言空白点、情感空白点,无语却有情。抓住这些空白点进行小练笔训练,既填补了空白,又可以丰富人物形象,更体现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

《再见了,亲人》课后小练笔: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再写下来。编者找到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丰满了学生心中志愿军舍生取义、追求崇高生命价值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动笔前,我运用动情的语言和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与志愿军送别”的场景中展开想象,眼前浮现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杀敌、舍身保护朝鲜人民的动人情景,笔下自然流淌出感人的话语。

二、模仿创新,开启练笔资源。

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学生把习作写好,勤观察、勤练笔是必不可少的。但按教材上安排的内容进行小练笔,那五年级下册才四次小练笔就太少了,因此,小练笔训练谨防陷入“唯课文”观。《白杨》、《再见了,亲人》、《威尼斯的小艇》、《古诗词三首》等课安排了课后小练笔,教材的安排是非常有限的,关键还在于老师形成自主开发练笔资源意识。五年级,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是更丰富、更有内涵和深度,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写段、编,或缩写、扩写、改写、续写,在典型处仿写。如在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后,把文言文改写成记叙文;把《晏子使楚》改写成剧本。

三、难度适中,把片段练实

小练笔就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教师以课文为例子来教学生写作,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切实掌握汉语言运用的规律。合理安排,小练笔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演绎精彩。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因小练笔的设计不合理而衍生许多弊端。其中,难度的把据显得非常重要。难度包括了写作的篇幅、内容范围、表达方法等。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帮助孩子认识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所以,在明确小练笔的性质,它是课文学习的不效补充,也是为单元习作做铺垫。这样就不会对小练笔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就不会让学生对小练笔望而生畏。

四、善择时机,在动情处做文章

善于选择合适的小练笔时机,并尽可能在学生想写时完成,使学生的小练笔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与语言训练点、感情生长点结合的小练笔,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然水到渠成。

《童年 冬阳 骆驼队》一课,是让学生领会语言表达特点的最好时机。把“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定为本课学习的重点,学生从“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这个语段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方法。我设计小练笔的主题是:“童年中充满的小小的、傻傻的却很有趣的事,你的童年中也有这样的趣事。睁眼睡觉的金色、把菜虫当零食……选择一件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从课文延伸到生活,将生活交引入心灵,从心出发进行真情表达。把小练笔正确定位、有的放矢,学生就会有新奇感、有兴趣、有激情,写作的时候才不会害怕和恐惧,真实的表达、精彩的演绎流淌于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