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化学演示实验的几点看法

2014-09-15 09:32吴景莲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现象催化剂化学

吴景莲

摘 要:本文提出了初中化学演示实验中存在的直观性较差、示范作用不突出、班内后排同学往往看不清楚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具有相当高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演示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09-01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实验现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新教材(人教版)共安排了81个实验(其中59个演示实验和22个探究实验),可见在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做好演示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能给学生做出示范;有助于学生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演示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一般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和费时不多的特点,所以做好演示实验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增强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效果,让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小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提高演示实验的透明度、可见度

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部分演示实验的直观性较差,教师的演示,示范作用不突出,甚至演示时,不能激发学生疑问,演示时班级后排同学往往看不清楚,有时反应现象瞬间完成,即使坐在前排的同学也难以观察。因此提高演示实验的透明度、可见度尤为重要。

1、突出实验现象

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节中,我将食盐换成氯化铜,硝酸钾换成重铬酸钾,这样从原来的无色现象变成了很鲜艳的蓝色和橙色,以便让学生观察试管底部是否有剩余固体,从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实验现象鲜明突出,便于学生观察、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对知识加深认识和产生求知欲。突出实验现象的方法很多:充分利用外界条件来突出实验现象,众所周知黑底绘制红色图案总不如白底绘制的醒目,白底绘制白色图案便难以辨认真象,因此,如何处理现象的背景,也是突出实验现象的一种方法。象教师让学生观察液体显红色的现象时,就应尽量不以黑板为背景,可走近学生课桌,用白纸靠在被观察物的背面让学生观察。若教师身着白色衣服上课,也可用衣袖放在被观察物的背面让学生观察,这样现象很明显。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有些实验中,一些明显的现象,并不是实验主要的观察对象,而那些不太明显的现象,则是需要学生认识理解的。如镁带燃烧的实验,学生的精力往往集中在观察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这一现象上,镁带一燃烧完,学生便过早地下实验结论,这一实验主要是观察燃烧后留下的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新物质。所以,每一实验,都应防止学生忽视重点的观察对象,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以致造成学习上的错觉。实验后应由学生下实验结论,而不是授课教师代替学生作出实验结论。实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掌握知识,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时间

整个实验过程所需时间一定要在教学方案中安排妥当,才能使教学程序顺利进行,特别是实验时要注意掌握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恰到好处,才能既达到实验目的,又不致于教学混乱或拖堂。

要达到上述目的:其一教师要掌握物质反应时间。物质反应的时间需延长的应延长,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把点燃的木炭直接伸入到集气瓶底部和把点燃的木炭在氧气瓶口慢慢伸入到集气底部,两者效果截然不同,前者的实验现象很快就消失,后者延长了燃烧时间,学生看清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显然后者的效果比前者好。相反,物质反应时既要达到反应完全,又要缩短时间,则应设法加快反应速度。如可采取选定合此实验纯度的反应物、反应物剂量、洁净容器和充分利用反应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方法来实现。

其二教师应掌握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时间,既让学生看清实验现象,又不打乱教学中各步骤所需时间和程序。如有必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或触摸的,则应让有代表性的学生看或触摸,防止个别学生不严肃认真,故意拖延观察时间。

其三是边引导学生观察边讲解,特别是有的实验,物质反应完全需几十分钟,这时教师就应向学生交待清楚,暂时丢下实验,继续讲授知识,待物质反应完全时,再引导学生观察结果。

二、探讨最佳的实验方法,形成正确的概念

改进实验(使实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为生动人趣),设计新的实验,要符合目的性、简明性、直观性、可靠性、时间性、计划性、示范性、安全性、启发性等方面的要求。寻求最佳实验方法做实验,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如初三化学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制取氧气”,实验后引导学生导出“催化剂”这一概念时,要说明催化剂的种类很多,是根据反应来选择的。除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加热分解反应里能起催化作用外,氧化铁等也能改变氯酸钾的反应速度 ,只是在此反应里不如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强,才选择了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是在所有的反应中都是作催化剂。特别是给“催化剂”下定义时,必须注重“改变”二字的讲解,防止学生误认为“催化剂”只能使物质反应速度加快。

三、把纯理论的知识点融化在演示实验中

在《二氧化碳实验制法》中,讲到要用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要用石灰石,不能用碳酸钠;灭火器中的反应物用碳酸钠而不是用石灰石等。为了阐明这三点知识,我在讲二氧碳的实验室制法前,先做了三个小实验:第一,CaCO3+HCl(稀),反应迅速发生,石灰石表面不断冒气泡;第二,CaCO3+H2SO4,开始时CaCO3表面迅速放出气体,过了一会CaCO3表面停止了产生气泡;第三,Na2CO3+HCl(稀),反应非常剧烈,瞬时就进行完成。通过以上三种实验现象,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实验室制CO2气体用稀盐酸而不是用硫酸,用石灰石而不用碳酸钠的道理,明白了同样是利用制取CO2的反应原理,而在灭火器中用碳酸钠而不用石灰石的道理。

总之,在演示实验中,作为教师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做好指导和转化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势,有效的提高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的技能和技巧。培养他们运用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的主人。

猜你喜欢
现象催化剂化学
直接转化CO2和H2为甲醇的新催化剂
新型钒基催化剂催化降解气相二噁英
掌握情欲催化剂
V2O5-WO3/TiO2脱硝催化剂回收研究进展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