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

2014-09-15 09:32张志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张志虎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28-01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是学习任务的提出者、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实施任务的指导者;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完成任务的主人,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任务驱动教学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实践性,适合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符合信息技术教育层次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特点,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教学环节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材中的重难点、热点或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任务的形式提出来,学生先分析、分解任务,并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同学的协作和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其教学环节如下:

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任务→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完成任务→展示交流、总结评价。

1、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并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操作技能,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设计任务的原则,设计教学任务。设计的任务要给学习者留有可思考、可探索、可交流的空间,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事”可做,有“成果”可出。

例如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时,可以通过任务——制作运动会成绩统计表,来学习Excel的知识和制作电子表格的方法。这个任务中包含以下几个知识点:(1)Excel的基本概念;(2)数据的类型;(3)函数的使用;(4)Excel排序、筛选和汇总等包含在这个任务中,在教学中和教材的节次结合起来,在每一节课上都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任务,任务设计要达到学生既掌握基本知识点又具有可扩展性,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2、分析任务、提出问题

任务设计后,教师并不急于讲解,而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仔细研究、分析任务,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组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而这些问题多是以前没有掌握的,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也正是教师要求学生去解决的问题。

同样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运动会成绩统计表。老师提出任务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任务,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有些知识如数据的输入、格式设置等是以前已学过的;而有一些知识如函数的使用、页面设置等是以前没有学习过的,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由学生提出,然后由教师适当启发、引导、示范,再让学生尝试,学生们兴趣高涨,跃跃欲试,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联系旧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是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是互相合作,共同探讨。我们认为要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方式,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在分组时教师应注意好差搭配,以优带差,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4、展示交流、总结评价

展示交流、总结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完成任务,驱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展示交流、总结评价能够将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将完成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参与,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勇气,促使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提高学习的质量。在展示交流、总结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置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是任务。任务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在设计任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任务

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感兴趣的方向来设置任务。任务的设计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兼顾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使任务具有层次性,使所有的学生在每次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从而一步步的提高。

2、注意知识点的系统性、连贯性

要合理调整教材的内容,科学地在任务中穿插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使各任务相互联系,其间又有适当的梯度,形成一个任务链。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巩固已学过的内容,又探索新知识,这样逐步提高,并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文字处理、网页制作等,都能够设计成一个系统的任务,各个子任务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任务。

3、任务要体现真实性和合理性

在设计任务加入知识点时,不仅要考虑如何提高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要考虑任务任务本身是否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word中通过对古诗的排版来学习文本的修饰,任务布置如下:

登鹳雀楼(居中、宋体三号字)

白日依山尽,(左对齐、宋体、四号字)

黄河入海流。(右对齐、黑体、五号字)

欲穷千里目,(分散对齐、隶书)

更上一层楼。(文字加阴影、下划线)

任务完成后整个版面却并不美观,学生虽然学会了操作,却失去了对“美”的体验与感受,这样的任务就不符合教育的理念。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