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之我见

2014-09-15 02:27李保良

李保良

[摘要]用发现美的眼睛感悟生活,用美好的范文升华自己作文的思想,用修辞和形式来装扮文章

[关键词]感悟生活 典范指引 修辞与形式充实

“语文”简言之,是语言、文字和文学。当我们从一个个小小的方块字学起,连贯出一句句意思完整的话语,再到行成一篇篇文采与思想俱佳的文章,便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大街上的每一副广告词;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围绕一个话题,我们进行的激烈辩论。然而作为国语,我们学生却常常在语文课堂上,特别写作文时遭遇这样的困境:紧锁眉头,咬破笔管,绞尽脑汁,却想不出如何着手。怎样能让学生把作文写得轻松,愉悦又能有思想深度和美的文采?这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经过写作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摸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悟生活的心和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文学的世界里,我们追求美,实质上是在追求真与善。文学最高的境界是我们通过学习美文,使自己的灵魂得以升华,在自己的价值世界里树立起正确的导航灯。中学阶段的学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以此为契机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在生活中体悟美,发现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无法推卸的职责。这不仅是教学大纲对语文的要求,也是我们高考选拔人才的第一标准。所以,作文课上,老师一定要启发学生到生活当中求美、求真与求善。案例分析:这是一堂学习记叙文写作的作文课,题目很简单,“让我很感动”,写作要求是:“仔细观察生活,用心体会生活,学习细节描写,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我让学生仔细回想发生在自己生活当中的别人做了并且感动自己的事情,想好之后,把这些和同学们分享。同学们都很积极,纷纷举手表示愿意把自己的美好回忆和大家分享。很多同学谈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在自己的成长中所给予的关心和爱;也有同学谈到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也有同学思路开阔,能由自己身边的“小爱”上升到“大爱”,把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作为素材来言社会之爱。无论是学生自己经历的还是我们与祖国一起经历的,因为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爱”才会成为我们生活之水。经过这次作文课后,学生在以后的写作练习中便斥责身边甚至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彰显颂扬一些道德典范。

二、培养学生对美的文章的学习。切合中学生写作的美的模范作文,是学生在作文写作时学习的典范。原因在于,模范作文中的思想是中学生相近的思想,怎样围绕这样的思想选材,组织材料,修饰语言,模范作文是一个很好的模板与指导者。例如:同样的一个思想“好人有好报,坏人受惩罚”一般的学生会举生活中的许多例子或者历史上的例子来写,写得平铺直叙,毫无新意。而在优秀作文中,有学生就能从生活中的游戏规则联想开去,写到小时候和邻居家的小孩玩好人抓坏人的游戏,邻居家的小男孩总是扮演坏人,而被扮演好人的“我”经过重重努力抓到。慢慢地“我们”彼此长大,由于家境和志向的不同变得生疏。邻居家是个有钱有权的人家,有一天,当“我”放学回家,迎面一辆警车呼啸而去,消失在扬起的飞尘里。邻居的家门口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从人们议论的嘴里“我”得知邻居的爸爸因为贪污罪被绳之以法。不但小孩在玩好人抓坏人的游戏,而且社会也在上演好人抓坏人的游戏,人作为社会的人,应当遵守社会的游戏规则。这样的构思联系了生活中的现实事情,又能透过现象将事件挖到本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用现实生活中具体可感的游戏为线索贯穿到抽象的社会法则,结构严谨,又让人拍案称妙!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借鉴学习,渐渐改进自己的作文写作,学习人家是怎样由具体的联系到抽象的,又是怎样由浅显的上升到高度的。同时,学习美的模范作文,是和同龄人在一起谈生活,谈理想,谈人生。他们没有代沟,且易沟通,更易感染与学习。另一方面,中学生的课业紧,学习任务重,阅读课外书时间少,再加上年龄小,阅历少,学习模范作文也是间接地增加社会阅历,扩大阅读面,为自己的作文写作增加好的素材,毕竟那些素材是经过小作者精心选取和评阅老师肯定的。

三、培养学生对于文章形式美的追求。文章的形式包括语句的修辞和结构的安排。美的文章不但美在思想对人心灵的洗涤,也美在形式对人审美的陶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三十年时期,由于人们对于文字白话的追求;对于女性解放的追求;甚至对于驱赶外虏,寻求祖国民主、自由的追求,文学开始为“人生”,为“政治”服务。在急切地追求这些目的的过程中,文学丧失了它本身的美学价值,变得干巴枯燥,让人厌读。同时枯燥的口号与理论也无法使人信服。与此同理,学生的文章不能只拥有干枯的思想,优美的语句修辞与合理甚至别出心裁的结构安排会使不平凡的思想烁烁生辉。同样,以以上的案例来分析:在让学生阐述完自己的故事后,选取几个比较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将其展示在黑板上。有一位同学很快展示完了:《那夜,母爱让我感动》“那天晚上,我胃病又发作了,疼得我在床上直打滚。妈妈被我的喊叫声惊醒,穿上衣服,背着我从黑夜中冲向了邻村的诊所。”这个故事叙述得很完整,也很清晰。可是,读完后根本感受到不到母爱的温暖。原因在于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太过于平铺直叙化,没有情节的曲折,突显不出来母亲为了孩子可以什么都不顾的伟大精神。于是我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一是否此时家里只有母亲一人在?二是母亲平时是否很胆小,如果有表现在哪里?三是为什么要去邻村的诊所?四是黑夜的路是否和白天的路一样好走?根据我的问题,学生将这件事进行了扩写:“我的父亲在外地打工,平日里家里就剩下我,妈妈和奶奶。因为家里没有男人在,所以一到晚上九点以后,家里的大门和窗户都被紧紧地关上,我们也早早地熄灯睡觉。日子就在这平平淡淡中安稳地度过。可是一天夜里,我的胃病犯了,难忍的疼痛使我满身流汗,嘴里不断喊出模糊不清的呻吟声。妈妈和奶奶从熟睡中惊醒,看着我浑身痉挛的样子,妈妈慌乱地穿上衣服,背上我打开门,冲进了茫茫黑夜中,奔向了本村的医生家。医生家的门被妈妈急促地拍打着,可是却被无情地告知医生不在。无奈妈妈只好选择去邻村就医。去邻村的大路不远,可是此时的我已疼痛难忍,妈妈选择了最便捷的方式,穿过玉米地到达邻村。黑黑的夜没有一丝月光,一片片玉米地就像一块未知的原始森林,心惊胆战地穿梭其中,只听见两耳边划过的刺啦啦声,和蹭破皮肤的隐痛感,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妈妈的背是那么温暖,呼吸是那么急促而有节奏,在温暖中,我昏昏欲睡,我不知道,在我眼中平时胆小的母亲为何此时是如此的勇敢。”这样的文章有曲折的情节,有可感的人物形象,有吸引眼球的场景。可见,优美的文笔,合理的结构安排能使平凡的事情不平凡,能使干瘪的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

以上三点是我总结的从“三美”入手,浅谈了我对作文写作的粗浅看法,望能有助学生的作文写作。当然学生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勤苦的练习,大量的课外名著的阅读,好的词句的积累等等也是极需要辅助加强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