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赫《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75)演奏技巧与风格

2014-09-16 10:14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谱例小调巴赫

郭 彦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浅析巴赫《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75)演奏技巧与风格

郭 彦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一、巴赫简介

巴赫在世界上素有“音乐之父”的美称,作为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几乎完美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包括音乐题材形式、写作技巧、音乐风格等特点,极大地拓展了音乐表现力,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古钢琴中的登峰造极之作,在整个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作品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创作于1722年科滕时期,音乐富于生活情趣,听来引人入胜;下卷作于16年后的莱比锡时期,不像第一卷那样一气呵成,断断续续约写了四年之久,当时的巴赫已逐渐走入老年,音乐略带悲凉,但创作思维却颇具情感色彩。这位划时代的复调音乐大师,无论是主题和各个声部的旋律还是短小的动机,他都能运用赋格所有可能的形式和手段,将一个简单的旋律加以修饰和变化,使它从极简单到极复杂,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他的复调音乐创作手法严谨、创作内容丰富、作品内容深刻、音乐风格庄严,清晰地体现出平衡与非平衡、和谐与对抗、对称与非对称的规律。他将音乐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沃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纯美的心灵家园。一位钢琴大师曾这样说过,“没有深入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就不能精通他的专业。”而这部代表复调艺术顶峰的划时代杰作,充分体现巴赫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大百科全书,成为了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本。

本文依据《十二平均律》下卷第六首(BWV875),提出自己对巴赫作品演奏技巧与风格的见解。

二、《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75演奏技巧

前奏曲本为即兴演奏,无确定形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24首前奏曲各不相同,具多样的曲式与风格。这首 《d小调前奏曲》(BWV875)是一首情绪高涨、精神充沛、充满活力与动力、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并具有托卡塔风格的作品,其炫技性较强, 多以快速的音阶和分解和弦为主。弹奏这首乐曲时应做到流畅自如,一气呵成。始终用较强的力度和较快的速度兴奋而充满激情地演奏。该作品节奏因素非常简单,但由于织体组织形式变化迅速,使此曲十分丰富、生动。《d小调赋格》则是一首三声部的歌谣,具有相当多变的节奏形态与音高组织,全曲材料集中,情绪明朗。

1.d小调前奏曲

这首前奏曲开始的部分演奏时特别要注意节奏的平稳与均匀,不要人为地添加重音。左手第一个下波音(这类装饰音在巴赫复调作品中并不少见,是为了时旋律更美,更具趣味性,而在重要的音符上附加一些小音符,通常都在正拍上。C•P•E巴赫说:“波音是一种主要的装饰音,它与音符连接,充实音符,增加光彩。该装饰音应弹得尽量快,不能占去整个音符时值,尽快停在本位音上。”)应坚决有力,声音要灵动,与右手的第一个音同时落键,紧接着以十六分音符下行快速小音阶形成流泻般晶莹的旋律,热情而富于活力。弹奏动作要小,触键要十分敏捷。到第2小节开始逐渐弱下来,酝造出一种背景效果,以衬托出低声部热烈激动的歌唱性旋律。这部分主要由音阶和分解和弦构成。

例如谱例一(1—5小节)

这样的音阶形式还出现在谱例二(10—12小节)

双手反方向音阶式进行,但音程关系与进行方式略有不同。弹奏时要清楚流畅,两手都要整齐,不能有凌乱之感。上下声部的八分音符要弹成长跳音,音质饱满轻快,触键点要清晰。十六分音符则均匀流畅,充满欢悦的气氛,手指要以尽可能小的动作,敏锐而快速地轻巧击键,获得十分清晰明亮的声音。此曲多次出现分解和弦的织体,是该曲基本主题性材料,这种组织形态不但是巴赫本人十分普及的一种织体,而且为后来18世纪通用织体“阿贝蒂低音”(一种常见的分解三和弦来伴奏旋律的低音形式,常常是构成和弦的三个音以低、高、中、高的顺序奏出,这种形式的伴奏低音之所以成为阿贝蒂低音,是因为意大利作家多米尼科•阿贝蒂在他的奏鸣曲中经常应用这一种固定低音形式)的定型打下良好基础。

乐曲在第13小节处出现了新的乐思,谱例三(13—16小节)

左手部分是右手的倒影,第二小节处与之相反,形成了对话模式,注意左右手交替处的衔接。由于双手跳动位置较远,速度又快,给演奏增加了难度,应分声部练习。弹奏时双手动作要敏捷,把握连奏和断奏的交替,节奏的强弱以及音色上的处理要协调一致。

谱例四(39—41小节)

弹奏中注意第40、41小节中高声部的八分音符上行要用连奏由低到高逐渐推进,用手腕的带动奏出丰润的声音。左手轻快流畅的十六分音符如潺潺溪水般舒展,流动而富于活力。弹奏中适当控制音量,保持节奏平稳,颗粒清晰。

谱例五(57—61小节)

从第57小节开始,低声部进入主持续音。弹奏时要注意控制拇指的音色,稍强调每小节的第一个音来加强节拍的律动感。高声部持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指触要干脆敏捷,双手弹奏时应赋予热烈的情绪,活泼、紧张、有节奏性。最后全曲在兴奋与热烈的D大调大三和弦中结束全曲。作品按照调性发展阶段可分为三部分:

(1)呈示部:1—26小节(主—属,d小调—a小调)

(2)发展部:27—43小节(属—主,a小调—d小调)

(3)终止式:43—61小节(主)

这首前奏曲节奏简明,动机单纯,但过程变化多端,下行音阶和分解和弦在全曲始终以对话的模式出现,两者成螺旋状相互交织发展。但对话形式极易导致忽快忽慢,在练习中节奏和速度要明确。

2.《d小调赋格》

复调音乐中最重要的体裁就是赋格曲,每首赋格曲都有一个主题,是乐思发展的核心,首先出现在某个声部的主要乐句中,然后被各个声部模仿。这个过程中,主题本身又通过变化调式调性、节奏形态等获得发展,使音乐形象丰满、完整。主题的基调决定了整首乐曲的性质。通常来说,赋格主题是由单声部呈示的,以后各个声部都以它为首句并按照主题答题交替关系依次进入。我们在练琴前就要对每次主题出现在哪个声部、哪个段落、属于什么调式调性搞得十分清楚。而起着对比烘托作用的对题在乐曲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对题可以在呈示部中伴着答题出现,也可以在乐曲发展过程中进入。在找出主题、对题之后,就可以在琴上试奏并分析主题与对题的性格特点。整首赋格曲结构如下:

呈示部:(1—8小节)主题在中、高、低三个声部上依次呈示。第5小节作为桥梁,连接第二、第三次主题,引出主题倒影。

第一间插段:由第七小节中声部进入,一直到第十小节。在第十小节上有假再现(1—3拍),直到第四拍高声部才出现完整的主题。

第二间插段:(12—13小节)紧接模仿构成。

第三间插段:由平行六度下行半音进行与低声部尾部三次模进构成。

第四间插段:(18—25小节)正反主题不断叠加,增密。第21小节低声部以倒影主题,高声部由原型主题进行卡农。

第五间插段:(21—24小节)与7-9小节相呼应。

紧接段:25—27小节。

谱例六(1—4小节)

弹奏时注意六个音一组的3连音和两个音一组的八分音符,卡住节奏。前两小节是左手单独完成的,应尤为注意触键,指尖贴近琴键,轻盈灵活移动,使之产生清晰而不显沉重的声音,随着旋律上行力度逐渐增强。高声部答题从第3小节的第1拍进入,随后主题移高五度在属调a小调上出现,弹奏时要如歌般地向上推进,抒情、连贯。谱例七(5—9小节)

第五小节是连接句,所以上、下两声部弹奏力度都要减弱。从第六小节开始,低声部主题进入,弹奏时要清晰、明确、突出。第7小节至第9小节出现了四次模进, 分别出现在高、中、低、高声部里,此起彼伏,如同对话似的音调。弹奏时要控制好其他声部的音量,将语气表达出来,使模进的声部得到较明确的表现。这里的调性也从d小调转向关系大调F大调,之后又转回主调。谱例八(14—16小节)

中、高声部为d小调和A大调(主—属五度关系)主题卡农,低声部为对题,两条连绵的主线相互应和,都应清晰地弹奏,这是一个技术难点,如果仅仅突出一个声部,另一个声部被忽视,这样就会产生一种不平衡感。复调音乐就是将多线条的旋律集合在一起,让每个相互吸引、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相互排斥的声部都能清晰地进行。所以在练习时必须先划分声部,将每一层旋律声部抽出来单独练习, 让大脑对各声部都保持条理清晰,然后找到非旋律声部(有时非旋律声部是隐藏的),但地位不容小视,这些声部不仅是主题的对抗,也可能是主题的补充与呼应。好多人会在演奏过程中忽视这一点,只关心主题,认为只有主题才需要突出,这样的极端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避免。

谱例十(25—27小节),

开始全曲进入再现段落。这部分将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与主题交织在一起,具有歌唱性。演奏时动作小而稳、声音要集中,敏锐灵巧的连音要轻巧奏出。该曲从头至尾主要终止式都在主调d小调上,这是贯彻到底的单一调性。

三、如何弹好巴赫作品

巴赫作品风格的掌握是弹好《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关键,我们要从不同方面去注意。

决定乐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速度。我们在弹奏巴赫复调作品时,速度应与当时古钢琴相吻合。巴赫所处的巴洛克时期演奏速度比较适中,若我们用飞快的速度来演奏显然是不适合的。所以既不能快得含糊不清,又不能慢得冗长、乏味。需要始终保持均匀、平稳的律动。稳定的速度在弹奏复调中应给予高度重视,但是基本节奏的稳定绝不意味着速度的刻板。个别的地方可以稍有变化,但不能过分自由。只有把握好“严格”和“自由”的关系,才能将巴赫《十二平均律》表现的更加充分、自如。

谈到力度必然会涉及到音色,根据各声部不同的性质, 不同的地位, 力度要有层次,音色也要有强弱差别。快速的乐曲中用断奏来模仿击弦古钢琴上清脆的效果,在缓慢货抒情性的乐曲中,手腕平稳,弹奏均匀,保持音色的圆润饱满,这样才能与当时古朴典雅的音响效果相吻合。在巴洛克时期囿于乐器本身的局限性,不可能产生像古典派过渡到浪漫时代的戏剧性力度,只能采取与那个时代风格相关的阶梯式力度变化,使用过渡较自然的渐强或渐弱。

由于巴赫作品是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因此很多的保留音需要借助延音踏板来帮助保持句子的完整性,但是踏板用多了会使声音含糊不清,用少了又会干涩无味, 这两个极端都有损于巴赫的风格。“弹奏巴赫音乐时应该运用踏板, 但要用得恰当、小心、极其节约。” 著名前苏联钢琴家捏高兹就这样认为。所以根据乐曲的需要,我们在弹奏过程中遇到用手难以连接或音符需要延长时值的地方是可以使用踏板的,这时我们就要用耳朵仔细的倾听, 小心的进行。

装饰音是修饰音乐的装饰品。巴赫的装饰音种类繁多,有各自的弹奏方法。由于现代钢琴上较厚实的声音不同于当时击弦古钢琴轻巧、柔和的音色,所以巴赫的装饰音不要弹的太强、太急、太断和太华丽。

结语

音乐史上任何一位杰出的钢琴家都会掌握复调弹奏技术。目前我国的钢琴教学中,巴赫的作品是用于复调和多声部弹奏训练的优秀教材,对于一名接受专业钢琴教育的学生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其古典的和声逻辑、合理的结构布局、乐思的巧妙展开可以充分地让演奏者感受到一部作品多个声部同时歌唱的美妙音乐。通过对它的习练,不仅让学生接触了多声部的钢琴作品,又训练了学生在演奏时科学运用多声部思维的能力,学会利用手指控制、处理各声部之间的关系,把握复调音乐作品中结构的纵横组合、和声的丰富,力求让每一个声部层次清晰明了,通过耳朵的听辨能力准确判断每个声部出现的主题,使作品声部与声部之间的秩序感增加,形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的统一体。我们平时演奏的多数都是主调音乐,有主有从,即便双手做不同的事情,也会容易许多。而复调音乐双手都是旋律线条,要求双手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同时耳朵要听到至少两个主题在同时进行,这就更加凸显了学习复调音乐的重要性。

J·S巴赫是复调音乐的象征,是巴洛克音乐的高峰,却并不是终结。他的确是位天才,正如贝多芬所说:“巴赫不是小溪,是大海。”其音乐作品浩瀚如海,博大精深,而作品中丰富的宝藏需要我们不断发掘与开拓。要想真正领略巴赫音乐的真谛,只有用缜密的思维、丰富的修养、灵敏的耳朵才能发现其绝妙之笔。

[1]魏廷格著.钢琴学习指南[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2]高宗仁.金桥.胡修洁编.《音乐鉴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3]叶向阳.巴赫复调钢琴演奏风格的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1(01).

[4]黄岑.巴赫复调音乐演奏方法之己见[J].音乐生活.2012(01).

猜你喜欢
谱例小调巴赫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Colorful you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让人闻风丧胆的巴赫
我是听巴赫的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小调[六首]
一生都在争工资的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