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习惯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2014-09-16 07:26周东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多角度注意力公式

周东

义务阶段着力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的开设,更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指引,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为他们找到了最好的捷径,更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1.益于实现素质教育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由此可见,一个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初中是一个人性格习性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其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树立信心,方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丰富其知识,优化其心灵等.

2.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个体智力发展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离不开群体而独立生存,因而,作为社会人,我们需要塑造自己的个性与心理以适应我们的生存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三种基本能力,即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毫无疑问的是,问题解决能力与语言能力都是社会能力的体现,而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增强一个人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语言能力.俗语常道:“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总是成功的捷径,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捷径.当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表现时,教师与学生便可实现双赢.

二、培养初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1.预习

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拥有充足的准备.可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有目的地学习新知识点,同时逐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具体实施时,可进行奖惩结合的方式或者设悬诱惑的方示等.当习惯养成之后,一切都将轻松起来.

2.多种手段提升学生注意力稳定性

注意力稳定性高的学生总能在较长的时间持续地学习,而注意力分散者则更容易在听课过程中半途而废.提高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除了严令“注意力集中”外,更加积极民主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天性,利用其好奇心、好强心,喜欢新鲜的特征,挖掘教材,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以公理为基础.一般而言,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除了那些天赋中抽象思维就很强的少数几人之外,更多的学生因为掌握不好,总是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由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化抽象的数学题于生动的生活案例中,寓教于乐,方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3.贯彻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理念

众所周知,磨刀不误砍柴工.然而在学习中,拿着钝刀在数学丛林中盲目砍伐者却不胜其多.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明白以下两个道理.

首先,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准确掌握运算法则,需要清楚公式的含义,而不单单是一个死板的公式,更要了解公式的使用条件.

其次,要改善注意的分配.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熟记公式,并以一定量的训练进行运用之外,仍需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此方能使学生在计算时节省时间,才有可能发现计算对象的规律性,以达到系统化学习的初步阶段.

4.运用遗忘曲线进行记忆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H.Ebbinghaus的记忆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根据曲线显示所学知识在一天过后,便只剩下2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因此,教师可按照遗忘规律对学生做出复习建议.

例如,在学习一个新的公式后的一天内,分别在一个小时内,三个小时内,六个小时内进行复习(可对公式进行复习或采用习题进行巩固).第二天再对前一天的内容进行复习,往后逐渐减少该知识点的复习频率.

5.采用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形成质疑习惯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板书(PPT)几道数学题并写出解答,让学生去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尽量避免只出一道题让学生去发现,后者容易给予学生心理影响,将判断正误变为了肯定了错误去寻找原因而非真正的判断正误),在对题目进行判断的过程中,既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其更严谨的思考方式.采用多角度思考时,总会发现问题,而非因慑于权威而人云亦云,更可对所学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多角度的思考,可令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对于一些问题,更愿意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法.学会质疑,可使学生的做题更加准确;学会质疑,是一个人发现问题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总之,数学教学,不仅是计算的问题,更是一种思维的锻炼与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令学习事半功倍,还能促进其身体心理的发展,为其社会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初中数学学习需要被重视,被努力以实现更优方式.

猜你喜欢
多角度注意力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让注意力“飞”回来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