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作业要分层设计和分类评价

2014-09-16 07:32袁建良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分层设计

袁建良

摘要:根据化学新课程的标准,构建与化学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化学作业,对化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分类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作业 分层设计 分类评价

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化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教师必须打破原有的“一刀切”的作业方式,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近几年来,笔者尝试了“分层设计”学生作业,“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发现该方法能使好、中、差的各类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通过作业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作业分层设计

1.作业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一的题型和测试目标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突出实践性、开放性、趣味性强的作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热情.

例如,初中化学有很多的方程式需要学生记忆,“方程式抄几遍,明天检查”,是很多教师常说的话,但如果把记忆方程式改成班级、小组间的比赛,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一定会更好.

实验探究式作业、总结反思型作业、自主整理作业、应用所学知识写篇小论文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可以让学生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习作;还可以让学生“从媒体上收集当地半个月来有关空气污染的报道或相关信息,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2.作业习题精选,保证质量

为了减负增效,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必须对练习题认真研究,精心筛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做了这些题目后,做同类型的题目就能得心应手,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例如,“酸碱盐的应用”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选用“现有食盐水、澄清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四种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应该怎样把它们区别开来呢?”这道题帮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答案,使学生碰到同类型的题目就能迎刃而解.

3.作业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每班学生都存在差异,教师布置作业若不重视差异,缺少层次性,则不利于成绩薄弱学生的转化,同样也不利于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应考虑学生实际,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

例如,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会让他们觉得:“这是专门给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做好!”学生有了这份信心和决心,作业的质量自然而然就高了,从而对作业充满兴趣,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把作业当做是一件自己想做的愉快的事情.

二、作业分类评价

第一,作业评价的分类,实际是对学生作业的“辩证诊治.每个层次的学生只要发挥了自己的最好水平,就可以得到最高分.分类评价是因材施教原则在作业评价上的体现.

第二,分类评价学生作业,就是对好、中、差学生作业的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成绩差的学生判分适当松些,对优生判分适当严些.

例如,当学困生做对基本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选择作业半倍加分,做对超额作业一倍加分;当中等生做对超额作业半倍加分;对优生,可让优生与优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比作业的思维质量.通过分类评价学生的作业,在学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做到既让学困生能“消化”,又让优生能“吃饱”,就能使缺交作业的学生日益递减,应付了事的情况不断改善.

总之,分层设计作业、分类评价作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缩小了两极分化,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因人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论.“题海战术”已经过时,简单重复的练习,只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作业,要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站在学生的角度,布置合理适量的作业,注重作业设计和评价的探究与创新.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要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要让学生乐于接受,使学生喜欢化学,主动学习化学,提高化学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天山·新课程背景下化学书面习题作业向创造性作业的发展[J]·化学教育,2009,(4).

猜你喜欢
分层设计
初中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