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2014-09-16 08:03王会平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题意结论审题

王会平

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同时可以看出数学的应用之广.但是有些学生因为没有撑握数学解题技巧,渐渐对数学缺乏兴趣,而学生不知道数学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解题.解题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是检验知识、运用知识的基本形式.有效地培养数学解题能力,有助于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认识活动.

数学解题过程大致包括审题、解题计划的制定、解题结构的优化、解答的表达和解题后的反思等环节.

一、学会审题

审题,就是弄清题意,分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审清题目的结构特征,判明题目的类型.正确审题,理解题意,全面掌握已知条件和设问要求,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性工作.审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的成败.审题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弄清题目的两个组成部分:条件和结论.对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只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一般来说并不困难.然而对于某些要求综合或灵活运用知识来解答的题目,审题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条件比较复杂,甚至很隐蔽.在审题时,对已知条件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随意外加.对于结论,经过审题要转换表达成其他各种等价形式.可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隐蔽条件的能力,化简、转化已知和未知的能力.

在审题时,把条件和结论分析得透彻明确是发现解法的前提.要提高审题能力,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认真审题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对作业中由于审题失误而造成错误的典型事例,应及时进行分析讲解,以便让学生吸取教训.

二、解题计划的制定

数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解题思路的源泉,离开了它们,解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审题之后首先要回顾题目中涉及哪些主要概念,这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里,与哪些定理、公式、法则有关,是否可以直接应用,题目所涉及的基本技能、方法是什么,……这样回顾之后,倘若仍不能解决问题,不妨思考是否有类似的原理、方法,或者是否有类似的结论或命题.还可以进行大胆的猜想,由一般想到特殊,由特殊想到一般.经过这样一番深入思索考虑之后,解题途径将会逐步明朗,解题计划便随之形成.

有些数学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某种特殊情形,通过特殊和个别的分析去寻求一般,以获得对所研究对象或关系的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或方法.也就是解题时的“以退为进”的思维方法.

三、解题方法的优化

解题方法的优化,取决于对已知条件的整体、综合运用的程度,取决于对题意的整体把握程度,当然也取决于对求解(证)结论的理解和分析的程度.不少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对条件的利用往往是片面的、孤立的和局部的,从而使解题的过程冗繁多错.因此,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从而探索更优美的解法,更好的解题效果.

例如,已知3a+2b=7,2a+3b=8,则a+b=;a-b=.

分析:若直接解出a和b的值,再代人所求代数式,虽然能求得结果但很费力,仔细观察两个方程会发现本题的特征,两式的和与差的系数相等,于是可运用整体思想的方法求解.

(1)-(2)得a-b=-1

(1)+(2)得5a+5b=15,化简得a+b=3.

四、解题后的推广和引申

解数学题决不能解一题丢一题,这样做无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解题后的反思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1.善于进行总结

解题后,可以从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解题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总结.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解题能力.

2.善于进行引伸、推广

解题之后,我们要善于把它“改头换面”,变成多个与原题内容或形式不同,但解法类似或相似的题目,这样可以扩大视野,深化知识,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这样从不同角度引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这种推广对活跃思路,开阔视野,培养解题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发展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数学观,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演练,感知,体会解题的思想方法,逐步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如,化繁为简,化生为熟,化整为零,以形论数,以数论形,等等.在遇到新的问题情景时,能以有效的思维策略,去探索转化的途径.

猜你喜欢
题意结论审题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