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4-09-16 12:48陈建发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科整合物理

陈建发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物理学作为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更是如此。本文依据教学实际需求,通过物理课堂知识点实例展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强大功效,点、线、面的阐明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教学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 计算机辅助教学 学科整合 物理

在新一轮课改环境的大背景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已是大势所趋,并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互动性,能更好地辅助教师讲清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渗透德育教育,发展智力,培训能力。

计算机具有多、广、省、快的特点,即信息渠道多、展现视角广、记忆时间省、学习效率加快。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创造出一种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崭新的教学环境,通过引人入胜的图像、文字和声音,创造人机对话环境及动手操作机会,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条有效途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必备的教学手段,尤其是演示性实验能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通过与物理教师的共同探讨,总结出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训练科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和科学态度,以及勤于动脑的能力。

一、用图像、文字和声音等创造一种崭新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进行曲线运动这一问题教学时,我们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研究质点在曲线上运动的轨迹,总结出曲线运动的规律,而这种现象学生仅仅看示范性的实验,根本无法看到这种细微的变化,达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所以如果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总不理想。我试着把教学软件技术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把现代技术和传统手段结合起来。在课件设计中,在显示运动现象的同时,配以动画形式及色彩变化,使学生进入微观的动态情境,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我的课件演示过程中,首先,通过两段视频资料来让学生体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质点运动的现象,这两个视频资料一个是我们平常能够见到的用砂轮在打磨钢筋时喷散出的火花,再有一个是在体育比赛中著名的链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投出链球的抛物线的运动轨迹。我之所以选择这两个现象的资料原因是学生见过这种现象,会有一种亲切感,但同时他们看到的只是现象的表面,如果我们让他们说出现象所呈现的本质,他们可能就说不出来,这样就容易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这两段视频资料就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用。接着,我们就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探究,我把教材中所举的例子——钢珠运行轨迹的探究这一实例首先向学生展示一遍。但是从展示效果来看,效果不够明显,因为实验条件的限制,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观察到钢珠的运行过程;另外,钢珠的运行速度太快导致学生无法细致地观察和总结钢珠在弯曲的轨道中运行的规律。针对这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及时地利用多媒体直观、清晰地向学生展现知识的特点,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向学生直观的来呈现钢珠运行的轨迹,并且在钢珠运行的过程中及时地用线条来描绘出钢珠运行的线路,特别是在最后的实验环节,也就是钢珠离开曲线轨道的瞬间开始,通过慢放的形式,用红色线条来标注钢珠离开曲线轨道后的运行速度和方向,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所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这样学生往往会踊跃地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之后,我再把刚才的实验现象向学生呈现一遍,让学生自己去区分哪个结论是最准确和最完整的,这样学生对这块知识的理解就非常深刻和到位了。通过应用多媒体,既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提升了教学效果。所以,课件达到了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无法达到的目的,效果良好。

二、人机对话,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时,把书本上的图和文字设计成动态化和形象化,通过人机对话,把屏幕画面置于学生自己的控制下。可以利用Flash和PowerPoint工具,设计动画把课文内容显示出来,配有声音、图形、提问,使学生不自觉中参与学习,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其主体积极,并把重点、难点通过闪烁和色彩的改变来刺激多种感觉器官。这种主体形式的信息接受方式,有利于学生进行联想,便于记忆,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功能。设计课件时,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不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启发和诱导学生进行思维。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返回到知识点,重修相关知识;对学有尚余力的学生,提供难度较大的练习方式,这样提供高、中、低难度的练习,使学生各练所需。

三、运用电脑创造情境,攻克难题

有些习题的处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大部分学生这方面能力差,对一些习题无从下手,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学了,但是了解还是不太透彻的问题,如行程方面的问题,思路容易混乱。例:以15m/s的速度运动、宽为2.4m的车厢,被从垂直于车厢运动方向射来的一颗子弹射穿,子弹两侧壁上留下的两个弹孔的水平距离为6cm,则子弹速度是多少?此题关键之处在于分清在此过程中子弹水平通过距离是整个车厢宽,而列车行程的路程是6cm,二者所用时间相同。如果在脑中能想象出这个情景,问题就能解决。针对这一点,我利用电脑课件以动画形式制作出了这个过程示意图,并标出各状态量,使该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再进行解答就比较得心应手了。除了利用课件精讲习题外,还可运用电脑储存题库,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及历届高考试题储存起来,成为教学的宝贵资料。

总之,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手段、直观感觉的不足,减少学生抽象思维中的难度。物理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善于利用各种媒体辅助教学,使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达到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朗文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介绍.

[4]蔡朝晖,张丽.flash中学物理课件设计80例.中国青年出版社.

[5]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6]雷仲梅.信息技术不能完全替代常规实验教学活动.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科整合物理
只因是物理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