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2014-09-16 13:01马玉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学科

马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与推进,对课堂教学改革更加关注。扭转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让教师教得高效、让学生兴趣浓、动力强、参与积极性更高,主动思考、积极思维,这是新课改对各学科教学的要求。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只重教师教学地位、只重知识传递的状况,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独立思考,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互动教学。就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而言,教师要树立新观念,学习新思想,进行全面改革,这是摆在广大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成功的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活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整个课堂教学是教师一个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而学生只是听众与看客,只是在欣赏教师自导自演的看似完美的剧目。教师与学生处于教学的对立面,师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疏远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也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排斥心理,而降低学习热情与教学参与度。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学,首先就需要转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喜爱,这样学生才能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这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才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才能是活泼而愉悦的。

1.尊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学习体,是积极的教学参与者,是主动的知识构建者。尊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心理需求,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得整个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到教学过程都能切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这样更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与教师的平等性,进而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

2.信任学生。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有着巨大的潜能等待我们去挖掘。“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因此,我们要充分地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不要急于将知识全部抛给学生,而是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使得自身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现、潜能得以充分挖掘。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鼓励下,能够以更强的信心与勇气参与到教学中来,勇于面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学有成效。

3.热爱学生。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是一个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没有情感的教学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使师生关系陷入合理化状态。我们要热爱学生,用爱与微笑来换取学生心理的放松与情感的愉悦,这样的教学就不会再只是枯燥干巴的知识互动,而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微妙而神奇的情感互动。这样更能拉近师生距离,激起学生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

二、图说历史,增强历史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

历史学科记录的已发生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其内容包罗万象,其承载历史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如诗词、字画、史书等等。其中图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承载着文字所不能描述的信息。同时现代社会也是一个读图时代,图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的文字描述与讲解,要更加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发挥历史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采用图说历史的全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片,以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

1.利用课本插图。现行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图片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些课本插图,让学生将插图与文字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获取更多直观信息,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2.发挥现代媒体的功效。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教材受篇幅等限制,只是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历史文化,教师要响应新课标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的古画、历史遗迹、影视剧片段等展现给学生。为枯燥的文字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更深刻地感受历史。

例如,关于北宋经济的繁荣,教师只是让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而通过利用多媒体来展现课本插图并展现相关的影视剧片断,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北宋的繁荣。事实证明采用图说历史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作为历史学科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识记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历史,在了解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历史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历史能力与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历史学科横向与纵向发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1.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联系。要打破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结合,为学生设计更多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学会以全面的眼光来进行审视,这样学生就不会只是将历史学科作为一门识记学科来进行简单的记忆,这正是当前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向与目标。

2.深入挖掘,向历史学科纵深发展。就历史学科的纵向发展而言,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入鲜活的历史,走进生活,走入社会。加强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关联,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来审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历史,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

构建高效课堂涉及的方面很多,教师要从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着手进行,但无论如何改革,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成效,突出学科教学特色。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形势与新课改,坚持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全面发展,加强实践与探索,以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推进历史教学改革进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