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诗外—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2014-09-16 13:23王文艳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物理科学探究

王文艳

物理研究物质运动的现象,事物内在的规律,物理是自然科学之基础,改造自然之宝器,学好了物理,能够成为自然科学研究的接班人,可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因此,教好物理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将教学体会略做例举。

一、鼓励提问,讲求方式

当前一些教学中虽为“探究”,教师却为了各种原因如赶时间,或者顾虑重重、担心学生回答千奇百怪不好引导,而自问自答,弄得课堂不伦不类。

张载说:“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陶行知先生说得更是直截了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曾讲过:“错了也没关系,错了马上改,可怕的倒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

物理就是一个钻研和提出疑问与解疑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首先要去适应新形式,教师不是知识的信息库,不是百度百科,不可能回答出学生提出的所有的问题。

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他们都与众不同,要引发他们激发蕴藏着的巨大的潜能,这样教学才事半功倍。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及时与适当的点拨与指导,使学生能够保持不竭的热情,在物理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方法,学会研究,“想学、爱学、会学”,能够“学会、学巧”。

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同时具备合作意识,这是“探究”性教学的根本意义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细致周详地帮助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积极互动、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着力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养成调查、探究的好习惯,在实践中学习、求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自发、灵活、富有个性地学习。

生活与知识息息相关,物理“探究活动”不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以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亲身体验并从实践中感悟、探究为主。

二、矢志不渝,一往无前

诗人陆游曾经说过,写诗,功夫在诗外,掌握物理的学习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例如,爱因斯坦一生献身科学,从来没有产生过半途而废的想法,为了有新的发现,他坚持不懈地钻研,无论多么大的打击,他都毫不气馁,毫不动摇。

例如,牛顿从小拥有雄心壮志,喜欢研究不懈、推理不止,喜欢刨根问底,不断地问为什么。

魏征说过:“善始者繁,善终者寡。”人生在世,尤其是青少年时代,谁没有过憧憬?谁没有过远大的目标?然而根据调查,纵然青少年一般都曾经有过立志的经历,浮想联翩,甚至“壮志凌云”,但只有十之一的人像爱因斯坦、爱迪生那样的矢志不渝,学有所成,给人类作出杰出的奉献,流芳青史,当然这样的人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因此,教师要多利用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唤起他们对物理科学的研究热情,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物理的价值、对社会的意义,让他们明白成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它是对坚持不懈和努力追求者的奖励,是对长期研究、苦练者的酬赏,有心于此,再艰难也能功到自然成;而无心于此,懒懒散散,明日复明日,顺境亦难以成材。

总之,在物理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意识,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刻苦的精神、探究的习惯,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和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物理科学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
我不是教物理的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