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探索与实践

2014-09-16 01:41刘小艳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数学语言分数数学

刘小艳

摘要:本文开篇谈起预习的价值,之后提出不要过于注重分数的建议,最后阐述了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的意义。本人教学有年,对数学教学略有体悟,分析如下。

关键词:数学 分数 数学语言

一、学生在预习教材知识点时,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方式,就是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这样的好处很多,及时找出重点难点,充分利用时间,避免课堂上对所学内容的学习速度难以承受,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注意,预习要做好引导,不要无所适从,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南宋张载说:“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所以,问题是进步的源泉。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可以发动大家,多方考虑,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数学课题入手,围绕课题提出问题;二是新旧知识必然有一定的关联,从联系处入手,启动新知,唤起对旧有知识的回忆和巩固,在联系处提出令人思索的问题;三是从知识的重难点入手,凡是这个地方,一定要反复体味、思考,才会有所收获、有新的发现。在预习“圆的周长”时,由于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很快便成功地提出了诸如以下的关键问题:“圆的周长怎样求是正确的?”“圆的周长和什么有紧密的联系?”“圆周率和圆的关系是怎样的?”“周长的价值是什么?”“圆的周长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有联系吗?”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极富启发性,真正授课中,很多内容教师一带而过,学生即能心知肚明。

二、不要过于注重分数

我们教学,要超前,要具备科学性,不要囿于分数唯一的理论。不要以为分数低就抹杀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更不要说天分,如今的教学评价可以说是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善于挖掘学生的天赋,不以分数高低为标准。评价采用测验和非测验协同的形式,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反应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对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大大地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学生反思及调整学习的进程。

三、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为数学所特有,让学生懂得了如何表达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其文字抽象,符号简洁。作为数学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促进思维活动,帮助和完成数学学习活动。操作能够加深印象,促使学生的各种器官能够更好地协同活动,对思维发展非常有利,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缺乏数学语言的表述,智力的提升、知识的内化都相对缓慢,与动手操作相随的,就是数学语言的辅助、指导,眼、耳、手、脑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动手操作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数学语言会变得越来越有条理,所学的知识才能够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才能够运用自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如理作意,对知识的掌握做到胸有成竹,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张纸折叠,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操作。同时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有几种方法可以分成均匀的四份?用彩笔涂色,分别涂一份、两份、三份,用分数怎样称呼它们?用分数又怎样表示?用数学语言如何详细地表达这个过程?一节课结束,学生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对新知识做到了牢固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丰富了感性认识,增加了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让数学语言成为了良好的习惯。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有一定的技巧,教师要具备探索精神,不断研究,不断提升自己,带动学生,说数学语言,不要过于注重分数,学会预习,养成喜欢数学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米亮.低年级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1.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数学语言分数数学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