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4-09-16 05:18冯秀玲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个性作文教学心理健康

冯秀玲

摘要:文学即是人学,职是之故,心理健康教育之渗透对作文而言至堪重要。本文从训练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开始谈起,阐述了写作就是矫正错误的观点,最后以解读作文贵在真实结尾。

关键词:作文教学 心理健康 个性 矫正错误 心理话

一、作文训练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协调人际关系,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在教学中我安排《我与某某》这样的文题进行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育学生要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体谅关心父母。利用榜样的震撼力(教材中有一个长长的榜样人物画廊,榜样的生动事迹常常使学生激动不已。)成为学生道德的示范,行动的指南,给学生心灵深处以巨大震撼。游览名山大川以开阔胸襟,读成功者经历可以磨练意志,读悲剧可以唤起同情和善良。这样的单元作文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开朗坚强的性格,也促进了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二、写作就是矫正错误

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前,有的学生总是好冲动,不稳定,把自己的优点举得高高,爱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去比较,以至于忘乎所以。对自己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的认识,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当领悟到课文中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时,学生顿时梦醒,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做一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好孩子。于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我的优点和缺点》《我的兴趣爱好》《我生气了,怎么办?》《我的伙伴》等作文课,这样下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学会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以恰当的心态面对自我,悦纳自我,并巧妙地组织文字,训练语言表达,准确的表述出来。一次考试中,有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这个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就是贪玩、懒惰,学习不认真),反而考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当公布成绩时,他的脸一下很红,我感到有些蹊跷。事后了解原来他有舞弊行为。对此,我并没有对他严加批评、训斥,而是循循善诱,讲解不劳而获的后果,知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取丰硕的果实。让他静下心来写出舞弊前后心灵深处的激烈碰撞,写出考试前的没有努力,缺乏压力,写出事发后的内疚和不安,解开了他心灵深处的十字架。从此以后发奋学习,不久便成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三、作文贵在真实

思想感情贵在“真”,贵在“实”,所谓“真”,即不说假话;所谓“实”,即不说空话,大话,有人说,学作文的过程,也是学做人的过程,在我看来这话是完全正确的。做人,首先要做真诚的人:作文一定要讲心里话。为什么要学写作呢?不就是为了更好地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吗?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在与人交往中,常会有些人和事引起我们的喜怒哀乐,引起我们的爱憎褒贬,引起我们的思索探究,于是内心就充满了想一吐为快的话:小学生的经历有限,认识能力正在发展,很少涉及较大题材。但是谁都有自己的童年,可以写天真烂漫的童趣,也可以写自己无忧无虑的情感,还可以写儿时纯洁无暇的记忆。千万不要以为小孩子的事没有什么好写的,其实,小学生的写作里大有天地,甚至能够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重大的影响。做诚实人,写真心话,脚踏实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综上所述,写作对心理发展有相当的促进,认识到这一点,学生就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也正是为师者的欣慰之时。在运用策略做法渗透心理教育时,当学生迅速提升时,教师必须以耐心、细心、爱心和热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作文中反映出的问题要及时“面谈”,解决于萌芽状态,让学生变得更加聪睿、更加坦诚,更加才思敏捷,知行合一。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个性作文教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