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4-09-16 05:21徐利国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辩论德育作文

徐利国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中都体现了德育的内容。我国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段话阐明了听说读写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目的之一,思想教育要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要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来进行,要统一于语文训练的过程之中,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训练之外。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使思想教育落到实处,每一位教师就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思想教育内容灵活地、科学地、不留痕迹地融合于教学过程中,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尝试。

一、课堂辩论中渗透德育

俗话说:灯不挑不亮,理不辩不明。辩论是人们在交流和碰撞中深化思想,发掘真理,提高修养,增进口才表达能力的艺术,包含着丰富内涵,具有教育功能的重要活动。

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居里夫人人格的美丽,我提出如下两种观点让学生辩论:1.有人说,居里夫人以自己的美貌和青春乃至生命为代价,追求她的事业,固然令人敬佩,但她不懂得享受人生、品味生活,这样做并不值得。对于这种观点,我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执着追求和献身科学的过程也就是享受人生的过程,二者并不矛盾,没有执着的追求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及人类的进步。2.围绕“居里夫人把那么多的奖金捐赠出去是否明智?”这个观点,我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有人为了出名弄虚作假、不择手段、洋相百出;有人为金钱贪污受贿、坑蒙拐骗、铤而走险等现象,结合各种为名利所累,最终身败名裂、一无所得的实例自由辩论,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淡泊名利的可贵。

课堂上的自由辩论发言,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又调动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求索真理的精神,在无形中渗透了思想教育,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二、写作中渗透德育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做。”既然作文和做人相一致,那么写作和育人也是统一的。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利用作文这种形式,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文化氛围,用作文这块阵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首先,联系实际,以作文为桥梁,沟通情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起初,大多学生写起作文,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即使勉强写出来,也多是平淡无味。于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实际写起,比如夸一夸、写一写班里的同学,彼此发现对方的闪光点,让他们更乐观向上,阳光自信。或者以《好想对你说》为题目,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赶走压抑,放飞心情。还可以与学生交流对看电视、写作业、考试和玩游戏等日常活动的看法并整理成文……这些都可以拉近大家之间的距离,触发学生独特感受,使其健康成长。

其次,紧扣教材,以作文为媒介,活学活用,把握教育契机。就拿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来说,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设有一个文化主题,而通过作文练笔的形式正好能够加深对文化主题的认识,加强对学生情感思想上的教育。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模仿写一首小诗或写写与小动物交往的经历,从而帮助他们体验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如何让心儿与大自然真诚的对话并享受自然;也可以在学生体会时间的匆匆、生命的坚强和美好的基础上,抒写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在教材中那些杰出人物和英雄人物事迹及精神的熏陶下,指导学生写出读后感,使其学会在生活中培养道德品质、践行道德规范、学会处世、学会做人……

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作文。这就是寓德育于作文教学之中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三、换位思考中渗透德育

人们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习惯于用主观、单一的思路进行思考。如果进行换位思考往往可以让我们了解别人的心理,感受他人的情绪,更能够让我们深入认识他人的品质,欣赏对方的优点,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不妨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当时的处境,感悟人物品质。在对《将相和》的教学中,我就提出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蔺相如,你愿意忍气吞声地避让廉颇吗?当学生说不愿意的时候,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找出蔺相如避让廉颇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很容易体会到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而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同样,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设身处地的想象体会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痛苦和纹丝不动表现,以及战友的担心,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感受到邱少云意志的坚强和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品质。以此为契机,我又引导学生结合班级生活实际换位思考,培养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加强纪律性,学会宽容与团结,对形成一个和谐积极的班风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既是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渗透德育的阵地。我们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思想和品德教育,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辩论德育作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