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脲对“徐香”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2014-09-16 03:54朱杰丽柴振林蒋步云曹件生
福建林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横径总糖单果

朱杰丽,杨 柳,柴振林,蒋步云,曹件生

(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浙江 杭州 310023)

氯吡脲对“徐香”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朱杰丽,杨 柳,柴振林,蒋步云,曹件生

(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浙江 杭州 310023)

以“徐香”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对其生长及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单果重及纵、横径均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增加,氯吡脲 100 mg·L-1处理增长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果实平均单果增重率达100%;果实纵、横径增长27%和25%;果形指数则无明显变化。经氯吡脲处理后,猕猴桃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10 mg·L-1处理的猕猴桃总糖含量显著提高,比对照增加8.7%;氯吡脲5 mg·L-1处理,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有显著提高,比对照增加7.8%,其它处理维生素C含量均低于对照。综合结果表明:氯吡脲 5~10 mg·L-1处理能改善果实生长及营养品质,而高浓度氯吡脲处理后,虽能增加果重,但风味与营养品质均下降。

氯吡脲;猕猴桃;果实;品质

猕猴桃是落叶藤本果树,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我国是猕猴桃属植物的起源和分布中心,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全世界猕猴桃有66种,我国就有62种[1]。猕猴桃果实肉肥汁多、清香鲜美、酸甜宜人、营养丰富,原产于我国,引入新西兰后被称为奇异果。因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糖、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同时具有医疗保健和综合利用价值,被誉为“水果之王”、“果中珍品”、“维生素C之王”,颇受人们的喜爱[2-4]。目前全世界猕猴桃栽培面积约为10万hm2,产量约为100万t。

氯吡脲(Forchlorfenuron),商品名为吡效隆,化学名为1-(2-氯-4-吡啶)-3-苯基脲,属苯脲类细胞分裂素,主要有促进细胞分裂、扩大细胞体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等生理作用[5-7]。我国于1987年由四川大学合成成功,1988起进行应用评价试验,1992年获准临时登记生产[8-10]。主要登记用于黄瓜、西瓜、甜瓜、葡萄、猕猴桃和枇杷等作物。氯吡脲在瓜果植物上可促进花芽分化,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11-13]。氯吡脲应用于水果上能够促进果实生长[14-15],对提高产量具有明显效果。但在追求产量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注重果实的品质及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因此在应用氯吡脲增加产量的同时如何保持猕猴桃果实原有的品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寻找最佳施药浓度,以期为其在猕猴桃上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设在浙江省江山市林业局猕猴桃示范场。属中亚热带边缘,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9 ℃,年均降水量1813 mm。试验品种为徐香猕猴桃。试验药剂为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10 mL·瓶-1),四川成都施特优化工有限公司出品。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2年5月上旬—9月下旬进行,采用单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选取树势一致,生长情况基本相近的植株作为试验植株。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即氯吡脲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5、10、20、50、100 mg·L-1,于猕猴桃开花后第7天时进行氯吡脲浸果。药剂现用现配,浸果全面,浸蘸时间30 s。待果实成熟后,于2012年08月27日,从树冠外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果枝中部各采摘果实3~4个,每株树采摘果实15~20个。采下当日即对各项指标进行测定。

1.3 测定方法与数据分析

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0个猕猴桃测定果实单果重与纵、横径,并于常温下保存10 d,果实软化可食用后测定糖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等。果实纵、横径用数显卡尺(精度0.01 mm)测定。果形指数的测定:果形指数是指果实纵径与横径的比值。单果质量用电子天平测定。糖含量用PAL-1手持测糖仪测定。维生素C含量测定参照朱庆珍[16]的方法:取一定量猕猴桃果肉置1%的草酸溶液中研磨,定容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经0.45 um的滤膜过滤后进样,采用DIONX P680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m×4.6 mm,5 μm)不锈钢柱,流动相:0.1%的草酸溶液;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所有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氯吡脲对果实性状的影响

图1 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对猕猴桃单果重的影响

2.1.1 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对猕猴桃单果重的影响 果实大小是评价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膨大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着猕猴桃的商品性状和经济效益。因而,如何有效提高果实单果重始终是猕猴桃栽培中备受关注的技术重点之一。从图1可以看出,经氯吡脲处理后,在果实成熟期,猕猴桃果实平均单果重均有大幅度的增加,其中氯吡脲100 mg·L-1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平均单果重为81.32 g,与对照果实平均单果重相比,增重率达100 %;氯吡脲10 mg·L-1处理组增重效果大于氯吡脲20、5、50 mg·L-1处理组,其中氯吡脲10 mg·L-1处理与20 mg·L-1处理两者差别不大,与5 mg·L-1、50 mg·L-1处理相比,增重率达27%。由此可见,在高浓度范围内,氯吡脲100 mg·L-1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增重最为明显;在低浓度范围内,氯吡脲10 mg·L-1处理增重效果也相对明显。

图2 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形状的影响

2.1.2 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纵、横径和果形指数的影响 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纵、横径的影响变化见图2。刚采收时,对照组果实的纵、横径分别为47.47 mm、41.67 mm,氯吡脲处理的猕猴桃果实纵、横径均比对照增长。当氯吡脲由5 mg·L-1增加到10 mg·L-1时,猕猴桃果实纵、横径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纵径增长幅度为9.4%~21%,横径增长幅度为15%~21%;氯吡脲从10 mg·L-1增加到50 mg·L-1时,猕猴桃果实纵、横径则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当氯吡脲提高到100 mg·L-1时,猕猴桃果实纵、横径均高于其他处理,且与对照相比,纵、横径分别增长27%、25%。对照果果形指数为1.14,氯吡脲处理后,果实果形指数与对照相比,除5 mg·L-1和50 mg·L-12个处理略有下降,下降幅度为0.90%~0.95%,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在所选定的处理浓度范围内,氯吡脲100 mg·L-1和10 mg·L-1处理对增加猕猴桃果实纵、横径都较为理想。

2.2 氯吡脲对猕猴桃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2.2.1 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糖含量的影响 糖含量是果实风味品质的主要成分,其组分含量特征与果实的风味品质有密切联系。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糖含量的影响不同。在最低处理浓度(5 mg·L-1)和最高处理浓度(100 mg·L-1)下,总糖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其他处理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加幅度从5.4%~8.7%,10 mg·L-1处理的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差异(P<0.05);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氯吡脲10 mg·L-1处理更有利于猕猴桃果实糖含量的积累和品质的提高。

2.2.2 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猕猴桃是一类维生素C含量特别丰富的果实。维生素C 含量对于评价果实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表2可知,与对照相比,维生素C含量除氯吡脲5 mg·L-1处理有所增长,达到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处理维生素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氯吡脲20~100 mg·L-1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下降明显,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氯吡脲5 mg·L-1处理浓度更有利于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的保持,高浓度处理反而会降低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影响果实品质。

表1 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对猕猴桃总糖含量的影响

*:*为0.05水平上差异性显著。

表2 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对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为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为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氯吡脲可以促进猕猴桃果实的膨大,提高果实单果重量。这可能是因为氯吡脲增强了果实对光合产物的竞争能力,改善果实有机营养,使细胞分裂加快和时间延长。氯吡脲处理对果实纵、横径的增大效果也十分明显,且在5~10 mg·L-1和20~100 mg·L-12个浓度范围内,10 mg·L-1和100 mg·L-12个处理的增大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处理。

本试验结果表明,氯吡脲10 mg·L-1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猕猴桃果实中的总糖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其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所增加;从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来看,氯吡脲5 mg·L-1

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猕猴桃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其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氯吡脲5~10mg·L-1处理能较好地保持猕猴桃果实的总糖和维生素C等营养指标的含量与风味,有利于提高果实的风味与品质。但过高浓度氯吡脲处理后,虽也能增加果实单果重,但风味与营养品质均下降。因而在氯吡脲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不能为片面的追求产量,增加氯吡脲的使用浓度,否则易导致果形变差,造成营养成分降低,影响商品价值。

[1]张玉星.果树栽培学各论[M].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38-339.

[2]赵红军,马旭峰,孔凡春,等.猕猴桃栽培及利用的研究进展[J].落叶果树,1998(1):51-52.

[3]任小林,罗延红.猕猴桃果实的食疗价值[J].中国果菜,2000(1):45.

[4]左长清.中华猕猴桃栽培与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5]李颖华,宁聪梅.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吡脲[J].农药,1994,33(4):18.

[6]梁胜昌.氯吡脲在荔枝保果上的应用效果[J].广西热带农业,2010(6):64.

[7]蔡金术,王中炎.低浓度CPPU对猕猴桃果实重量及品质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9(9):146-148.

[8]李瑞娟,于建垒,宋国春.氯吡脲的环境行为及其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农药,2008,47(4):240-24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电子查询服务系统[DB/OL].[2011-09-14]http://www.chinapesticide.gov.cn/webepm/.

[10]张志恒,汤涛,徐浩,等.果蔬中氯吡脲残留的膳食摄入风险评估[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0):1982-1991.

[11]Pesticide Action Network North America.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for Forchlorfenuron[DB/OL].[2011-09-14]http://www.pesticideinfo.org/Detail_ ChemReg.jsp?Rec_Id =PC37473.

[12]Shinichi A,Koya M,Zeniehi MI, et a1.The Use of CPPU for Efficient Propagation of Pineapp le[J].Science Horticulture,2004(100):7-14.

[13]胡江涛,盛毅,方智,等.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猕猴桃中的氯吡脲[J].色谱,2007,25(3):441-442.

[14]侯勇,马国瑞,夏中梅,等.CPPU研究进展[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9,5(2):106-114.

[15]袁军,熊丙全,余东,等.CPPU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北方果树,2004(2):1-3.

[16]朱庆珍.HPLC法测定枇杷和杨梅中维生素C的含量[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5):133-134.

Effect of Forchlorfenuron on Xuxiang Actinidia Deliciosa Fruit Quality

ZHU Jie-li,YANG Liu,CHAI Zhen-lin,JIANG Bu-yun,CAO Jian-sheng

(ZhejiangForestryProductQualityTestingStation,Hangzhou310023,Zhejiang,China)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Forchlorfenuron process on growth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Xuxiang Actinidia deliciosa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as follows:single fruit weight and longitudinal,transverse diameter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of Forchlorfenuron and 100 mg·L-1of Forchlorfenuron treatment could obviously improve diameter and length of grape fruit than others.The kiwi average fruit weight increased by 100%.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diameter increased by 27% and 25%.Fruit shape index had no obvious change.The total sugar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of Forchlorfenuron and 10 mg·L-1of Forchlorfenuron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It increased by 8.7%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Vitamin C conten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5 mg·L-1significantly increased.Vitamin C cont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7.8%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They all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ith other treatments.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owth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were ra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5 mg·L-1~10 mg·L-1.In contrast,fruits flavor and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got poorer after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Forchlorfenuron treatment,.

Forchlorfenuron;Actinidia deliciosa;fruit;quality

10.13428/j.cnki.fjlk.2014.01.024

2013-04-15;

2013-07-04

浙江省省院合作林业科技项目(2011SY03)

朱杰丽(1979—),女,青海西宁人,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工程师,硕士,从事食品检测工作。E-mail:jielizhu@foxmail.com。

柴振林(1970—),男,浙江衢州人,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研究员,硕士,从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分析。E-mail:zhichai@163.com。

S663.4

A

1002-7351(2014)01-0113-03

猜你喜欢
横径总糖单果
更正
金艳猕猴桃疏花疏果技术研究
栽培西瓜单果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三个李子品种叶片差异及与单果重相关性分析
灰枣果实体积与单果质量的估算方法
适合在南方种植的鲜食枣品种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黄酒中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林下参片中总糖、还原糖及糖醛酸的含量测定
干海参外源性总糖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