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4-09-16 09:53郭海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学会探究思维

郭海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是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整个教学只是教师一个人的活动,学生游离在教学的边缘。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明确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这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彻底摒弃,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中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教学模式,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在恰当的时机提出科学的问题,以问题来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问题教学法,以推动教学进程呢?

一、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喜欢追根溯源、刨根问底,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学会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问题在新知与学生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对新知产生关注与期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导入提问。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时能否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求知欲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导入时提问,更能引起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心中产生为什么的疑问,进而主动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窃读记》一课时,我提出:什么叫窃,你怎么理解窃读是一种乐趣,在现实生活中你有过窃读的经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2.课中提问。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效注意持续时间不长,在一节课中很难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良好的学习状态。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富有悬念性的问题来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无论何时提问、何种问题,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机智来灵活处理,学会根据学生的随堂反映,利用课堂的动态资源来设计全新的问题,以此来顺应教学的发展,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用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平白直叙的教学如同一潭死水,学生只是在机械地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而问题能够激起学生情感与思维的涟漪,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让学生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冲破教材的限制与思维的束缚,展开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学习。

1.提出的问题具有多维度。封闭性问题具有答案的唯一性,只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条框之内,而无法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问题的多维度性,也就是要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答案具有多样性,而非唯一性,这样才能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用心,要突破教材的限制,将问题的出发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学生思维的视角由教材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问题的解决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达到对文本知识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提出的问题具有梯度性。学生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接受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单一的问题无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只能使部分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并不能激起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而影响到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学参与度,只能成为部分学生的课堂。这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全程参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相违背。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设计富有梯度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更加富有针对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能够基于自身基础获得最大发展。

三、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的主动权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学生同样有提问的权利。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爱问为什么,教师要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提问。教师不仅要学会设计问题,还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自主提问也需要一个过程,开始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逐步过渡到师生互问互答,让学生学会提问,提出更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也正是新课改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思想。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独立地完成听说读写,真正地理解,提高运用能力。

1.读思结合。要让学生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这样对文本的理解才不会局限于表面,受文字的限制,而是能够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达到对深层内涵与本质的认识,这样才能产生更多富有价值的问题。

2.以问生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更能开阔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迷茫中的学生带来问题的切入点,从而使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学会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