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

2014-09-16 16:14贾丽梅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练习题培养目标思维能力

贾丽梅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正确的教学导向。《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要求,为拟定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与实现目标的途经提供了依据。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成“教育、教学、发展”三大任务的落实。由此,我们制定小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一)思想品德素质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心理品质素质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促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三)文化知识素质

小学生应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加强学生学法的探究,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进行素质教育既要研究教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布鲁纳提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数学的学法指导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此外,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以指导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为例,如教“乘法分配律”时,学生经过初读、细读、精读后,还要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如,“乘法分配律”中提到的“两个数”,如果是三个数、四个数也适用吗?“乘法分配律”指“两积的和”,如果是“两积的差”“两积的商”适用吗?如果是“两商的和”适用吗?接着,让学生举例释疑。这样,在引导学生研读定律中,挖掘了数学知识的内在智力因素,学生借助“学法”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发展了能力。

三、设计好练习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数学注重练习,熟能生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与思维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训练,它同数学中的概念巧妙记忆相似,和学习计算方法大同小异,长期训练才能熟能生巧,都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如桴鼓相应一般,其过程是紧密相连、形影不离。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没有捷径,只能是通过解题的练习一步一步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多培养学生的勤奋和耐心,就成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为了辅助教师,巩固学生的学习,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难以全面,也不一定都能满足学生训练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个人的综合素质各异,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综上所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记录习惯,分析问题的习惯,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必须联系家长,共同帮助学生提高,使他们勤于练习,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相应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责编 张景贤)endprint

猜你喜欢
练习题培养目标思维能力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