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中的因材施教

2014-09-16 08:01田成伟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信息技术

田成伟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究竟怎样才能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实现真正有效的教学,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因材施教 个别差异 区别评价 严传身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获得适合的指导和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是使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教学和学联系起来,所以,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好的发展,但由于每个学生的生理素质、教育影响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等等方面的差异,致使每个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表现出差别,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

一、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许多学生不满足书本上所学内容,总试图了解更多的信息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却不知道如何下手。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对进行操作练习指导,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领域,又提高了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那些经常出入游戏厅、网吧的学生,学习成绩严重下降。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上信息,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合理分配,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成绩的学习上。

许多学校虽然普遍拥有计算机,但是计算机数量较少,学生人数多,导致学生两三个人一台计算机,学生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时间较短,而且主要用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僧多粥少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盼望能有一人一机的机会。所以如何使用计算机,使他们都能学到知识,因材施教原则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的传统观念,切实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不应仅仅沿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古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宗旨,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真正的教育是给人以“点金术”而不是给人“金子”,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三、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第斯多惠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教学之前或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只有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才能使他们理解和接受。

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找到他们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处理的原则,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如在学习兴趣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这门课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有的学生却表现出一般或不喜欢,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依赖性非常强,希望教师能够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如何操作,希望教师给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有的学生探索欲望强烈,希望有自己的学习天地。

因此,对于这样差异较大的学生,如果选用相同的内容,采用同样的进度与教学方法,势必会造成更大的差异。所以,根据这种情况,必须个别教学,教师要做有心人深入到学生中间,观察了解学生,并进行分析研究,巩固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素质结构。

四、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设计弹性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班级容量较大,机房和计算机有限,往往是一个教师教几十个同时上机的学生,由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又参差不齐,有一些学生很快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希望教师布置新的任务,而有一些学生却看着电脑发呆,不知从何下手,这样下去,往往会挫伤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挫伤未能得到教师辅导学生的积极性,人为地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学习距离,也拉远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采取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层次要求。

另外,教师可以采取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的措施,针对某一内容的要求,在确定问题的深度、广度时适当设置弹性教学。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课外活动

许多学生是计算机爱好者甚至是某方面的“小专家”,对计算机的许多知识表现出深厚的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要给予培养和正确的引导,尤其是一些学生对电子游戏非常感兴趣,甚至达到着迷的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将其兴趣转移到正规的学习中来。这些仅仅通过上课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需要抓住课外这一主阵地,通过课外活动,对基础好兴趣浓的学生给予培养和正确引导,使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弥补,使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六、精讲多练,丰富授课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拘泥于教材原有的编排设计,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授课计划。另外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操作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教师在授课时还可以穿插介绍一些计算机辅助知识给学生,在丰富他们书本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索和创新精神。

七、及时反馈,注重区别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评价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教师要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学习的成功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公正的评价,对教学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应进行区别评价。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教师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当他们有独到见解时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基础差,进步慢的学生,教师在评价他们的学习时,切忌冷嘲热讽,置之不理,要肯定他们的长处,让他们看到希望,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信息技术课学科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改进,以练促学,学练结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有创造性地发挥,举一反三,这需要教师加倍努力,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有现代信息素养的人。

(责编 金 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