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愉悦教学氛围的创设

2014-09-16 08:04王彦华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主体

王彦华

夸美纽斯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而艺术的快乐在于把人的才智和能力置身于一种充满活力的活动中。”新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学习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追求有效教学目标。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为学生营造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主观认可,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来展开主动探究,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通过对新课改的研究与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处于教与学的对立面,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是教学的绝对控制者,而学生只是教学的附属,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师生关系只会加大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教师离学生越来越远,教学氛围自然充斥着紧张与恐惧的气息,而无法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兴趣。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首先就要转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1.平等。学生不是教师的附属,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是与教师一样平等的学习主体。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与自身平等的学习体,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切身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

2.民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课堂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堂,更是全体学生与教师共同的学堂。学生与教师一样拥有主体权,拥有提问与发表意见的权利。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提问、主动发言,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这样才能打造全新的师生关系。

3.融洽。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并非只是单一的知识互动过程,更是一个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体态语等来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而有了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互动,教师才能真正感受到教学的和谐与融洽,才不会把教学当成一件繁重的工作。

二、树立全新教学观念

正所谓观念是行为的向导,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氛围的创设,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

1.生本教学观。以往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地位,是教师一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支配下,教学活动全部是按照教师的主观臆断进行,必会陷入机械的讲解之中,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机械接受,这样的教学氛围怎么可能是轻松愉悦的呢?我们要实现由师本教学观到生本教学观的转变,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一切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的主体参与来展开。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思考,那么整个课堂教学自然会是轻松愉悦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其思维也会处于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状态之中。

2.大语文教学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抱着一本教材不放,照本宣科、机械照搬的封闭教学观,而是要立足教材,同时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要以教材为中心,向宽广的现实生活辐射,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将语文教学与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使得语文教学能够面向生活、走向社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我们要重视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利用好教材上所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本校实际来设计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活动中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重要优势。多媒体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向我们传递教学信息,展现教学内容,可以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之中,实现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中,更利于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更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来向学生直观而形象地展现一线潮的壮丽,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探究动机,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这样的教学比起枯燥的阅读文本更具趣味性、形象性与直观性,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学习方法,它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思考为中心在小组内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通过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来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探究与积极思维。这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做好合作小组的分配,合作问题的选择与各小组的合作探究。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组织与驾驭,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在学生困惑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指导,从而使各小组完成问题的解决。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合作的时机与时间准确把握,在恰当的时间开始与结束,这样学生的合作学习才不会只流于表面,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3.问题探究教学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的主体探究。我们要学会提问、善于提问,要在恰当的时机提出科学的问题,改变以往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而是以问题为契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不同见解,让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让学生敢于提出更多新的问题,使得学生的探究过程成为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与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全面的提高,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观念,学习新思想,运用新手段,来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营造愉悦而轻松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思考,使得学生主动而积极地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田彩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主体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