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4-09-16 02:57朱艳梅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给课文课堂

朱艳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转轨的今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只有注重培养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才能使高效课堂的实施落到实处。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所谓“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向教师请教,愉快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和他们建立平等、亲密的关系,这是教学成功的开始。学生从心里爱教师,就会听教师讲课,自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兴趣浓厚。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肯定,多表扬少批评。对学生学习中好的方法、做法给予恰当、公开地表扬,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向上。对不良行为、习惯的批评应在私底下进行,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课下和学生多交流,鼓励他们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实践证明:情感对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心理,加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到用亲切自然的话语去教育启发学生,用信任的目光去鼓励学生,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师生产生一种情感共鸣,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喜爱的情感,使学生亲近教师、尊敬教师。这样,学生就会逐渐爱上学习。

二、引导学生质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起点

质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有意识地发问、探究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使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教材中的课文题目以不同方法命题,题目本身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文章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看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这一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发表意见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看了课题,向学生提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兴趣深厚,纷纷举手发言:我想知道西沙群岛的景色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我想知道西沙群岛盛产什么?……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看似多而杂,但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不难理清条理,并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学生联想到《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回忆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特产以及动物的活动方式。通过同类事物比较,找到问题的答案,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能促使学生读书、思考。对学生之间能解答的问题,教师要把解答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自觉预习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学生的兴趣化为了学习的实际行动,由“乐学”变“好学”。

三、自主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渠道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之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给学生学法后,我注意放手让学生参与。有时先导后扶再放;有时给学生指导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检查学习效果;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任务、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有时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当一次“小老师”。这样,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在领悟学法的基础上也提高了自学能力。例如,生字教学,我会安排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完成认读,要求学生在课下做好与所学生字形近字的整理,如在教学“挂”字时我会让学生课下去搜集与“挂”形近的字,比如“哇、娃、蛙、洼,”这样课堂上的识字教学就让学生轻而易举地体验到了预习与自学的成功与快乐。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的。使学生明白一篇文章的学法: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养成查询工具书的良好习惯。通过阅读,初步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理清文章层次,注意找出中心句、过渡段、重点段等。3.细读,自己独立完成较浅层次的学习任务,找出疑难问题。4.精读,启发点拨,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5.品读,总体升华,使学生把初读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只有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上没有了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便会油然而生。

五、适当地表演、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潮

小学生好动好玩,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和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小学语文有些课文故事性强,把它改编成小话、小故事,让学生表演,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凡卡》等课文时,我组织学生精心编排、表演。小演员充分准备,表演精彩,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更加深刻。又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与创作为这篇文章续编故事。还可以将古诗排练成一个有情节的小故事如《赠汪伦》《回乡偶书》等诗词,不仅故事生动,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使课文在学生的脑海里得到了升华与巩固。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比赛,如朗读比赛、分组必答、抢答等比赛,优秀作业评比,钢笔字展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潮。此外,教师幽默、诙谐、富有情趣的语言也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托尔斯泰曾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创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个最佳氛围。这样,学生自然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来,达到让学生在情中思、乐中学、趣中练的目的,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责编 张景贤)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给课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美在课堂花开
背课文的小偷
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诸子百家教给你幸福的四个秘诀
那些李宇春教给我们的事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