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2014-09-16 07:28刘树先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重要性信息技术

刘树先

摘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领先关键在人才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用什么方法去培养人才,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去探讨解决的课题。新课标指出高中历史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如何实践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新课改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本文就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谈谈其重要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历史 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实现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是我们需要破解的难题。初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使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丰富的物质的同时,却也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在现实生活面前不能正确审视自己,产生急躁情绪、心理失衡的现象,抑郁、焦虑等精神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文化心灵上,特别是年轻一代人的脑袋中,缺乏优秀文化对心灵的熏陶,造成人格缺失甚至畸形,大部分高中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例如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青歌赛”,青歌赛可以说是音乐界“全运会”,备受国人关注,但是在青歌赛人文知识环节,选手在亿万观众面前却闹出不少笑话,例如在青歌赛人文知识问答中,有这样一道题,视频播放电影《大浪淘沙》片段,影片表现的是“北伐战争”期间的场景,题目问的是“北伐战争”革命军北伐的对象是?有四个答案,第一是吴佩孚、孙传芳,第二是杜月笙、黄金荣,第三是李鸿章、袁世凯。这个历史知识在初中学生都学过,高一必修教材也学过,是吴佩孚、孙传芳,但选手却选错了,选了第三个答案。还有文化知识题“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问“夕”是什么意思?选手回答是中午,正确答案当然是傍晚,这个笑话闹大了,试想上央视参加青歌赛的选手经过层层选拔,但他们只注重了对音乐的学习,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却大打折扣,美中不足。所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单靠学生在初高中教材学得那点知识不能满足需要,那么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其信息量大,纵贯古今囊括中外,知识浩如烟海、包罗万象,图文并茂,甚至有声音、影像给人以直观感受,获取知识途径简捷方便等特点,使学生纵横于知识的海洋,驰骋在文化的田野,在快乐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熏陶中幸福成长,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是新课标下高考的必然选择

从2013年新课标高考文综卷二历史部分看,既体现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具有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中外关联、古今贯通等命题特点,同时又实现了新老课程的试题平稳过渡,在我省高考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展开,高考的考查理念、试卷结构、考查方式、题型甚至考查内容都越来越体现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终极目的。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最大限度发挥当前这一最先进的教学工具的作用,是新课标下高考的必然选择。对于文科生来说,通过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可以自己构建单元知识网络,追踪社会热点,关注新史观,增进学科素养,掌握历年高考考情,为学生高考助一臂之力。以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为例,考查文明史观,学生可以上网查询“文明的差异和多样性”,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的文明。古代中国是大河文明,在政治制度上是君主专制;古希腊是海洋文明,在政治制度上是民主政治。中西文明在各自源头上就表现出了众多的差异。从文明的多样性和中西文明的差异的视角考查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对于这样一个既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能力,又关注新史观的题目,只有通过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才能得以实现,如果让学生拿一本教材,探究这样问题恐怕是“难于上青天”。

三、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说明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参与性,获取知识多样性及途径的多样性,一切有用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知识,学生都需要获取,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知识来源、载体不光是纸质的书籍,教师的说教讲解、口头传授,还可以通过上网自学,自己实践获取知识。学习环境也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可以在公园、湖边等。利用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目的、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圆学生大学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正是未来社会所需求的,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这方面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要我们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历史教师的小小看法和初步实践,其中一定会存在许多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需要专家和同事们的指点和帮助,自己也由衷地希望在“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之路上,自己能不断进步,为我们的学校和国家的教育工作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重要性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0”的重要性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