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诵读要让学生“口过千遍”

2014-09-16 02:47任占富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任占富

摘要: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当诵读如出己口,如出己心,诗文也就成了心中之物,随手可取,随口可出了。古人亦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学生也像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那样摇头晃脑地背诵,但是不断复读、复背,“口过千遍”之后,学生想要忘记都难。

关键词:反复诵读 积累的方法

经典诵读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展了经典诵读的活动或者是课题,我校的研究课题要关于诗文诵读方面的,在这个课题中,我们主要是研究小学生诗文积累与综合能力表达的关系,而要想让积累达到表达的水平,必须使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才能更好地表达。因此,课题之初,我们一直在研究的就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积累,尤其是对古诗词的积累。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华,然而,千古一瞬,沧海桑田,历史在不断变迁。古人的生活,古人的思想,古人的习惯,尤其是古人的语言,对于今人来说都变化极大,已使人感到陌生,难识庐山真面目。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阅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就更显困难。因此我们在这里要谈的不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而是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朗诵、背诵。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说:“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朱先生的这段话用私塾读书的程序给我们讲了一个很好的古诗词积累的方法,让古诗词“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下去”,这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件乐事。于是我们就让那些经典的诗词在学生的舌头上不断地“滚来滚去”,让经典诗词的诵读之声在教室中不绝于耳。反反复复,不厌其烦。那种看似枯燥的方法却让学生大感兴趣,也让我们有了颇多的收获,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让学生“口过千遍”地诵读经典诗词。

一、第一遍:朗读一定要准确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诗词本身和现代人的表达方式差异较大,所以更要求教师给学生确切的指导,让学生首先读正确,读到准确无误。尤其是对古诗词中一些与现代语言中读音不同的字音,更需要教师进行重点说明,重点指导。

二、第二遍:朗读必须做到熟练

现在的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很多时候背诵古诗词的时候都是边背边看,边看边背。背诵之前并不认真把全诗完整地读通读熟,以至于背诵时间很长,效果却并不理想。针对学生的这种不良学习习惯,我们采取的对策就是让学生在背诵之前先把古诗词读到熟练,读到准确无误,才能开始背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第三遍:背诵始于重复

国学大师南怀瑾指出:“背诵是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是在脑筋愉悦的状况下记住,所以对小孩身心有益。”。用朱光潜先生的话说就是让古诗词“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下去”,不断地重复是学生背诵的兴趣,这和小学生的心理有很大和关系,对于简单易做的事,小学生是最有兴趣的,背诵不过是一遍遍地重复而已,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乐享其成。上课伊始,三两分钟就可以背诵十几首诗,复背之中,优秀的学生在自我的表现中找到了成就感,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在别人的重复中加深了印象,降低了记忆的难度。

当然“千遍”的重复也要有科学方法的指导,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我们的重复也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律,以五天为一个周期,五天重复同一部分诗词,然后换一些诗词再背,四周后再重复一次四周背过的内容。如此反复,每学期可重复五次(二十周),每个学期至少可以背诵几十首古诗词,按年级的不同还可以调整背诵的数量,使不同的年级学生得到不同数量的积累。我们以李阳先生的“疯狂背古诗”为蓝本进行背诵,在此基础上,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调整背诵方法、背诵顺序等使学生对所背诵的古诗词有更深刻的记忆。

有同仁提出,学生的背诵虽然很多,但是他们理解了多少,能有多少作用呢?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说:“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宋诗词。记得似乎是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有些诗句,例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容易懂。许多别的诗句不全懂,但是小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杨教授的话已经告诉我们,理解并不是小学生要做的事,诗词的理解是一生的事,至于我们以后要研究的综合表达能力,也是在教师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并不是所有背过的诗词都要进行运用的,更多的古诗词是要用一生去理解和体会的。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表达相同或相似主题(如写景、状物、抒怀等)的名言警句,背诵时,分别将它们有意识地进行梳理、归纳,这对于加强记忆,提高背诵效果显然是十分有利的。另外,还可以运用归类背诵的方法,把五言诗和七言诗分类,再穿插背诵,增加背诵的节奏感,就更能增加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把同题词、一人诗归为一类,让学生再次进行背诵,不但能增加学生的积累量,还能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可谓一举多得。

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当诵读如出己口,如出己心,诗文也就成了心中之物,随手可取,随口可出了。古人亦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学生也像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那样摇头晃脑的去背诵,但是,不断地复读、复背,“口过千遍”之后,学生想要忘记都难。

(责编 金 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