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区域麻醉中的应用

2014-09-17 12:25尹学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麻醉剂氯胺酮苏醒

尹学农

(湖南省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湖南 邵阳 422000)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进行腹部手术时一般采取区域麻醉,以减少麻醉药物对患儿重要器官和神经系统功能的不良影响。但小儿由于年龄小、配合度差而对手术区域麻醉要求较高。传统的麻醉方法采用氯胺酮单一麻醉,用药剂量大、不良反应多,不利于患儿术后恢复[1]。我院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进行小儿区域麻醉,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腹部手术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均为Ⅰ~Ⅱ级,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家长不愿意参与本研究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患儿60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57±0.72)岁;体质量7~17kg,平均体质量(12.84±3.42)kg;其中男35例,女25例;手术类型包括阑尾切除术35例、疝修补术20例、脐导管关闭术2例、睾丸下降固定术3例。B组患儿60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65±0.80)岁;体质量7.5~18kg,平均体质量(13.02±3.20)kg;其中男36例,女24例;手术类型包括阑尾切除术36例、疝修补术19例、脐导管关闭术1例、睾丸下降固定术4例。对比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均禁食6 h、禁饮4 h。手术开始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2 mg/kg,苯巴比妥钠3 mg/kg。入室后肌内注射氯胺酮5 mg/kg进行基础麻醉。

A组患儿接受氯胺酮单一麻醉,进行浅静脉置管术,密切心电监护,术中根据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手术需要追加注射氯胺酮,追加剂量为首次麻醉剂量的1/2或1/3,以确保麻醉维持作用,手术完成时停止给药[2]。

B组患儿接受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静脉注射氯胺酮0.25 mg/kg、芬太尼1.5 μg/kg。先行椎管阻滞,在穿刺置管成功后注入1.5%利多卡因3 mL,观察5 min确认无异常反应后,依据手术范围需求选择麻醉剂量,并在平面测试符合要求后实施手术,手术完成时停止给药[3]。

对比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麻醉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情况比较

与A组对比发现,B组患儿氯胺酮用量较低、苏醒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比较(±s)

注: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氯胺酮用量(mg) 苏醒时间(min)A组(n=60) 79.38±10.53 35.21±7.24 B组(n=60) 41.65±6.74* 8.32±2.68*

2.2 麻醉不良反应比较

与A组对比发现,B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氯胺酮是临床应用于小儿腹部手术的传统麻醉药物之一,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追加注射氯胺酮以维持良好的麻醉状态,如手术时间较长,氯胺酮用量也随之增加。大剂量氯胺酮可导致麻醉苏醒延迟,不良反应增加,且氯胺酮的多次用药可引起耐药性,降低麻醉安全性,造成一定的手术风险[4]。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麻醉剂,具有麻醉效果强大,起效迅速、清除快等优点。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但小剂量应用时一般极少发生[5]。氯胺酮在发挥镇静、镇痛作用的同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作用,小剂量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应用,不仅可产生协同麻醉效果,有效阻断手术的损伤性刺激,减少氯胺酮用量,还可使二者的不良反应相互抵消,在发挥强大镇痛效果的同时,保持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6]。

本研究中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进行区域麻醉的患儿氯胺酮用量明显低于氯胺酮单一麻醉者,提示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术中氯胺酮的追加剂量。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进行区域麻醉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单一麻醉者,提示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应用术后苏醒迅速,有利于术后恢复。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进行区域麻醉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氯胺酮单一麻醉者,提示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应用,可抵消二者的不良反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小儿腹部手术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儿区域麻醉中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促进麻醉苏醒,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1]程运鹏,李元飞,刘进.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174.

[2]潘海波.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61-62.

[3]后勤.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775-776.

[4]王小江,赵建生,张韬,等.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00-1201.

[5]陈良巧.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3):19-20.

[6]果铁权.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121-122.

猜你喜欢
麻醉剂氯胺酮苏醒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植物人也能苏醒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
麻醉剂的使用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阴差阳错的麻醉剂
绿野仙踪
麻醉剂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