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全髋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2014-09-17 12: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髋臼股骨颈股骨头

符 蓉

(长沙市第一医院骨一科,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股骨颈骨折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髋周肌肉群退变或遭受了严重外伤所致的股骨颈断裂。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近年来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发展,行该术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对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3例,年龄53~73岁,平均年龄65.2岁,其中新鲜骨折53例,陈旧骨折45例,合并高血压患者2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以及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评估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重要脏器的评估,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性,同时将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和血糖均控制在手术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体方法:患者选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患肢在上,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切开浅筋膜,切开后旋肌,充分暴露髋部,用取头器取出骨折的股骨头,修整股骨残端,清理髋臼,充分暴露髋臼,将唇及剩余的关节囊软组织及骨赘清理干净,用髋臼锉磨削髋臼,然后将骨碎屑冲洗干净,擦干净髋臼窝,选择合适大小的髋臼假体,在髋臼假体内注入骨水泥,注入完成以后将选好的髋臼假体植入髋臼,稳定加压固定直至骨水泥完全干固,并进行股骨端处理,切除股骨残端多余骨头,用开口器处理股骨残端,对其进行清除股骨残端内的骨碎屑,并用扩髓器扩髓至满意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股骨柄,再次清理股骨残端及髓腔内骨碎屑,将骨水泥注入股骨残端内,将选好的股骨柄植入,并加压至12 min,然后对下肢长度、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和人工关节的稳定性进行判断,一切合适以后卸下试样,将合适股骨头安装在假体柄上,并用打入器和锤子将其固定,复位髋关节。

1.2.3 对照组

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具体方法:患者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同样选取髋关节后外侧作为切口,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股骨颈,若有关节囊增生,可部分切除,将股骨颈切断后取出股骨头,并保留1.0~1.5 cm的股骨残端,把髓腔冲洗干净以后注入骨水泥,安置双极股骨头假体,并调整股骨头假体的长度,最后持续稳定加压骨水泥至完全干固。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断标准

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判定,90~100分为优,80~89为良,70~79为中,<70分为差,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系统软件进行资料的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应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92.4%,对照组优良率为88.2%,两组比较,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以及疼痛率的比较中,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并发症的发生方面,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股骨端假体松动,2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对照组中出血股骨端假体松动出现3例,髋臼塌陷和异位骨化各2例,双极人工股骨头脱离1例,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并且骨折的部位较为特殊,老年患者的免疫系统又多伴有减弱的状况,因此骨折后的血液供应能力易遭到破坏,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而增大了治疗的难度[1]。

临床中,我们通常采用全髋关节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患者的股骨颈骨折[2,3]。从本组的资料中我们应用这两种方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从本周资料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在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的减少以及疼痛率的降低等安全性方面全髋关节置换术比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较好的优势。作者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术中未进行髋臼的处理,术后髋臼软骨的反复磨损会造成人工股骨头脱位、假体下沉以及疼痛等并发症,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术中需要进行髋臼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和疼痛情况的发生。术后早期关节功能的恢复锻炼也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关键[4,5],由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恢复的时间较短,因此有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的恢复锻炼,因此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较多的优势,可以作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但在对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比较中,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对照组明显小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还可以发现,对于身体状况欠佳,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我们可以选择行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的半髋关节置换术,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凭借以上几点对手术方式进行选择,我们还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状况进行综合考虑,谨慎的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

[1]卢波,唐林俊,崔太安,等.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1(1):55-56.

[2]周志勇,肖宏韬,袁志根.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股骨折45例疗效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2010,20(5):475-477.

[3]吴立东.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结果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6(1):55-58.

[4]刘海,黄良勇,刘鸿飞.基层医院开展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5):67-69.

[5]林朋,李子荣,杨连发.老年重度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人工关节类型的选择[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10(5):509-512.

猜你喜欢
髋臼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