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2014-09-17 12:25康其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磁共振

康其伟

(梅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03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 炎作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的免疫疾病。早期病变特征主要以滑膜炎为主,最终可能导致患者关节出现畸形[1]。该疾病的发病率不高,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较高的致残率。在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人数约为500万,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2]。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相关科室近3年来共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对这100例患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了确诊,在检查过程中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旨在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相关科室近3年来共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龄在32~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且均同意确定的治疗方案[4]。患者基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采用1.5的飞利浦磁共振扫描仪对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参数:FSE T2WI(TR 3600 ms,TE 100 ms);SE T1WI(TR 500 ms,TE 17 ms)。行矢状面、冠状面、横轴面SET WI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钆贝葡胺注射液,剂量为0.1 mmol/kg体质量。采用马根维显为对比剂。得到的影像学资料由两名或以上的专业医师进行阅读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病变的位置,大小,信号以及病变位置周围组织结构的情况等。如果出现意见相左,则通过开会谈论决定。

1.3 数据分析

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磁共振扫描检查,100例患者MRI的直接征象表现为: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滑膜弥漫性增厚,87例患者表现为T1WI和T2WI中等信号强度;12例患者表现为T2WI高信号强度,T1WI低信号强度,增强扫描过程中滑膜增厚明显强化。其中1例男性患者,51岁,双手对称性多关节肿胀伴晨僵9个月,MRI示骨髓水肿,T1WI示双手多发腕骨及左手桡骨远端关节面下均可见斑片状低信号(图1),T2WI示双手多发腕骨,部分掌骨基底部及左手桡骨远端关节面下可见斑片状高信号,边界模糊(图2)。100例患者MRI的间接征象表现为:韧带受累患者45例,表现为滑膜增厚且边界不清晰,T1WI和T2WI压脂序列上信号增强;软骨侵蚀患者25例,表现为软骨毛糙,T1WI压脂序列上信号降低,T2WI压脂序列上信号增强。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病情均有所缓解和好转,在随后的回访中患者对治疗均表现满意。

图1 T1W1

图2 T2W1

3 讨论

大量的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早期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骨质侵蚀。当今,人们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临床预警阶段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疗,使得该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避免进一步出现关节功能性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根据发病的原因和发病时患者的受累部位进行分类,也可根据发病的疾患程度分成突发性、亚急性以及隐匿性三类。美国类风湿疾病协会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类标准制定为:晨僵,持续至少1周;至少出现3个关节区域的关节炎;对称性关节受累;类风湿因子阳性;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受累,关节骨侵蚀或骨质疏松。符合以上标准的4条或4条以上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一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当中,特别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区分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该标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提出新的分类标准。该疾病的具体致病原因还有待于研究,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与患者的遗传基因,环境以及患者受感染等因素有关[3]。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不同阶段病变组织的结构和成分有所不同,病程发展较为缓慢,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所以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5]。对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滑膜炎是病理变化过程中较早出现的特征。对于健康人而言,进行磁共振扫描时不会显示滑膜结构,但对于类风湿性患者而言,增厚水肿的滑膜呈现出炎症性病变并且形成特征性组织,此时就会在磁共振扫描下呈现关节内显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由于滑膜内血管含量丰富的肉芽组织的影响,T1WI呈现出强度适中的信号,增强扫描T1WI没有明显的信号变化。有研究人员研究表明,对滑膜体积的测量有助于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研究表明,滑膜磁共振扫描结果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扫描结果能够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评价标准[6]。伴随着患者病情的日益恶化,滑膜内出现积血增多,水肿,进而容易导致骨髓水肿,所以骨髓水肿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作为该疾病的评价手段之一。

简而言之,磁共振扫描技术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上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条件和技术也已相对成熟[7]。该方法能够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的筛查方法,伴随理疗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该技术会日臻成熟并在临床医学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1]Hodgson RJ,Connor P,Moots R.MRI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mage quantit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disease activity,progression and response to therapy[J].Rheumatology (Oxford),2008,47(1): 13-21.

[2]Lavini C,de Jonge M,van de Sande MG,et al.Pixel-by-pixel analysis of DCE MRI curve patterns and an illustration of its application to the imaging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J].Magn Reson Imaging,2007,25(5): 604-612.

[3]Ejbjerg B,Narvestad E,Rostrup E,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wrist and finger joints in healthy subjects occasionally shows changes resembling erosions and synovitis as see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2004,50(4): 1097-1106.

[4]Loose B,Puschkin V,Horch RE.50 years experience with Dupuytren,s contracture in the Erlangen University Hoapital-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919 operated hands from 1956 to 2006[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0,8(1):60-61.

[5]Scott DL,wolfe F,Huizinga TW.Rheumatoidarthritis[J].Lancet,2010,376(10):1094-1108.

[6]李河北,杜湘珂,贾园,等.手及腕关节MRI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8(4): 360.

[7]许建荣,柴维敏,宋子江,等.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MRI表现特点和比较[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0(11): 862.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磁共振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OA 患者滑膜IL-7R 的表达及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