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探析

2014-09-17 12:25陈丽萍李文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肾脏病肾炎肾脏

陈丽萍 赵 文 李文丽

(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 深圳 518049)

慢性肾脏病即CKD (Chronic kidney disease),是大部分临床肾脏疾病的统称,例如:痛风肾、膜性肾病、IgA肾病、隐匿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盂肾炎、多囊肾肾病、红斑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一般情况下,在肾脏类疾病中,除了急性尿路感染和急性肾炎之外,其他的均可以划归到慢性肾脏病的范畴当中。急性肾损伤,即A/O,主要指的是在1~7 d之内突发以及超过24 h持续肾功能的突然下降,并伴有尿量减少、氮质血症、电解质紊乱、液体平衡紊乱等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文选择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时间内,在我院肾内科进行治疗的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48例,对他们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之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48例。患者的年龄大约在27~83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8.48±4.26)岁;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7例;病程时间大约为4~42个月,平均病程时间为(11.46±1.37)个月;病理类型中,无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41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7例;非少尿型患者39例,少尿型患者有9例。经比较,全部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理类型等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对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进行检查和诊断。②对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③针对患者病情实际发展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具体方法为:对48例患者均采取优质、低脂、低盐、低蛋白的饮食方案,并进行碳酸氢钠、口服包醛氧化淀粉等的常规性基础治疗,并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将10 μg PGE1(前列腺素E1) 加入到100 mL 0.9%的生理盐水当中,每天滴注1次。同时,还要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每天20 mL的黄芪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4 d。

1.3 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的肾脏功能完全恢复,能够正常的进行功能运作;有效:患者的肾脏功能基本恢复,其状态同病发前相当;无效:患者的肾脏功能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转为慢性透析以及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48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分析

经过分析,48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其基础疾病大多是原发肾病综合征以及慢性肾小球肾炎,均为14例,占29.17%。其次为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8例(占16.67%),糖尿病肾病6例(占12.5%)。此外,还有狼疮性肾炎、梗阻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等等。详见表1。

表1 患者基础疾病情况

2.2 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分析

经过分析显示,在急性肾损伤的诱发原因当中,最主要的是严重感染(17例,35.42%),其次是严重高血压(11例,22.92%)和原发病加重(9例,18.75%)。此外还有急、慢性心衰,狼疮肾炎活动以及肾损害药物的使用等。详见表2。

表2 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原因

2.3 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

经过分析显示,4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7例患者的肾脏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占14.58%),有33例患者的肾脏功能恢复到病发前的状态(占68.75%),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40/48)。此外,有5例患者的肾脏功能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有2例患者转为慢性透析,有1例患者死亡。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患者临床治疗的情况及效果

3 讨论

慢性肾脏病具有高病发率、高病死率、高伴发心血管疾病,低防治率、低知晓率、低预防率等特点,虽然它的病情发展是一个相对缓慢、良性的过程,但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就容易导致其转变为肾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的甚至会演变为尿毒症[1,2]。急性肾损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肾脏病的并发症,它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氮质血症、尿量减少、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液体平衡紊乱以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耗系统、血液系统等方面病症的主要临床特征[3-5]。经过研究分析表明,在本次调查统计中,48例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主要的基础疾病为:发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均占29.17%)。其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严重感染(17例,占35.42%)、严重高血压(11例,占22.92%)以及原发病加重(9例,占18.75%)。经过针对性临床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其中,显效为7例(14.58%),有效为33例(68.75%),无效为5例(10.42%),转为慢性透析为2例(4.17%),死亡为1例(2.08%)。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罗金娇.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6(15):178-179.

[2]殷玉敏,陈浩,王晋文.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损伤56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2(21):2271-2273.

[3]于敏,韩冰,史耀勋.老年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5(8):363-365.

[4]桂永丰,姜淑华,丁敬韬,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2,6(14):807-811.

[5]段晓星.老年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3(9):251-252.

猜你喜欢
肾脏病肾炎肾脏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人人享有肾脏健康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哪些药最伤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