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分析

2014-09-17 12:25李纳新陈淑蕙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列酮罗格辛伐他汀

李纳新 陈淑蕙

(漯河市中心医院西药房,河南 漯河 462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确切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而血脂紊乱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最大高危因素[1,2]。因此,有效改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分析辛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漯河市中心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105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患者知情同意,经空腹血脂谱全套测定及糖耐量检查等确诊,符合《200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3]中关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诊断标准,排除治疗前2周内服用任何他汀类降脂药物、未控制的糖尿病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继发性高脂血症、恶性肿瘤、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妇女等患者,其中男68例,女37例;年龄42~79岁,平均(55.7±5.5)岁;胆固醇(TC)5.7~7.3mmol/L,平均(6.15±0.64)mmol/L;三酰甘油(TG)1.7~4.3 mmol/L,平均(2.52±0.8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6~1.0 mmol/L,平均(0.88±0.2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2~5.9 mmol/L,平均(4.62±0.38)mmol/L。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5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血脂谱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均完善相关检查,符合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对照组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饮食控制、抗血小板以及ACEI类等药物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晚餐后顿服辛伐他丁80毫克/次,1次/天。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罗格列酮4毫克/次,1次/天。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3疗程末,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检测并对比血脂水平,记录药物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①血脂谱水平: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检测治疗前与治疗后血脂谱水平,包括TC、TG、HDL-C以及LDL-C等水平。②药物安全性:详细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谱水平

两组均能够改善血脂谱水平,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谱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谱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谱水平比较[(±s),mmol/L]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TC TG HDL-C L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2 6.12±0.65 5.22±0.58△ 2.51±0.86 1.93±0.67△ 0.86±0.20 0.96±0.28△ 4.60±0.37 3.27±0.48△实验组 53 6.16±0.64 4.19±0.55△▲ 5.53±0.85 1.28±0.61△▲ 0.89±0.22 1.64±0.33△▲ 4.65±0.39 2.61±0.44△▲

2.2 药物安全性

治疗期间,对照组发生一过性腹痛2例;实验组发生一过性腹痛1例,轻度水肿1例,轻度贫血1例。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3/53)与对照组3.85%(2/52)比较,χ2=0.1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高脂血症的常见类型,混合型高脂血症多在发生在40~60岁之间,其有关代谢异常和遗传缺陷的基因尚不明确,国内外对临床具有诊断意义的遗传指标也未完全阐明,但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载脂蛋白B合成过多、脂蛋白结构异常、机体酯酶活性异常、脂质交换障碍、载脂脂蛋白AⅠ-CⅢ-AⅣ基因异常以及脂肪细胞中脂解障碍等关系密切[3],而多数学者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阐述,将有效降低TC、TG、HDL-C以及升高LDL-C作为降脂治疗的首要方案。

辛伐他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也是土曲霉发酵产物的合成衍生物,口服后水解并产生活性剂的非活性内脂形式存在,对肝脏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够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限制HMG-CoA还原酶通路效率以及限制体内产生胆固醇代谢途径等作用控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4],从而达到降脂效果,与本研究对照组能够改善血脂谱水平指标结果基本一致。但单一使用调脂类药物不能使所有血脂阐述达到预防疾病的水平,从而影响降脂效果,与马超等研究结果一致。罗格列酮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高选择性、强效激动剂,属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5],能够通过激活PPAR-γ核受体,调控参与葡萄糖生成、转运以及利用的胰岛素反应基因转录,同时参与脂肪酸代谢调节,阻止胰岛素诱导的脂肪生成酶的上调表达。现代药物研究表明[6]罗格列酮可以改善总体脂质特征,持久改善血糖控制,从而增加脂肪细胞对血浆脂肪酸的摄取。本研究显示两组均能够改善血脂谱水平,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3/53)与对照组3.85%(2/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辛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辛伐他汀能够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限制HMGCoA还原酶通路效率以及限制体内产生胆固醇代谢途径等作用控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罗格列酮能够阻止胰岛素诱导的脂肪生成酶的上调表达及增加脂肪细胞对血浆脂肪酸的摄取,两种药物协同改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推广使用。

[1]刘海利,李秋津,肖学风,等.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药物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0,33(6):457-460.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27.

[3]李勇,陈富荣,黄景文.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7-18.

[4]马超,邓旭康,朱海清,等.辛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2):1936-1937.

[5]孔亮,桂树华,王挺刚,等.马来酸罗格列酮片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6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761-4762.

[6]宋代黎,黄海峰.罗格列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8):48-50.

猜你喜欢
列酮罗格辛伐他汀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PPAR-γ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
你看到的是美,我看到的是责任
罗格列酮保护氧糖剥夺复氧PC12细胞通过减少HMGB1释放和上调DUSP8
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对不起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有情法律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用于冠心病调脂治疗未达标患者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