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4-09-17 12:25赵鹤进李金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时间段特异性标志物

赵鹤进 李金丽

(鹤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鹤壁 458030)

在大量的临床病例中,我们发现约有1/4的AMI患者在早期并没有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约有1/2的患者不出现心电图的改变,这时,血清中的心肌标志物就成为AMI的必要的诊断依据。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多种早期标志物(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和确定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它们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以往酶学指标(如: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的改变[1]。本次研究对我院74例AMI患者和50例OMI患者的CTnI、MYO、CK-MB三项指标做一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这三项指标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这些指标中更灵敏和更特异的检测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材料

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心血管科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确诊的74例AMI患者和50例OMI患者,其中AMI患者男性50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5.8岁(40~72岁),OMI患者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1.4岁(48~75岁)。正常健康体检者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0.1岁(38~68岁)。上述所选择的对象均无各种肿瘤、急慢性感染、风湿和各种外伤等。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与测定方法

CTnI、MYO、CK-MB采用美国RELIA胶体金双抗体夹心法快速免疫检测仪检测,试剂为原装配套产品,参考区间分别为CTnI<0.15 ng/mL,MYO<100 ng/mL,CK-MB<6.0 ng/mL,以这三种指标中任意两项或两项以上高于参考区间上限为AMI的诊断标准;心肌酶谱(CK、CKMB、α-HBDH、LDH)采用酶动力学法德国SEIMENS ADVIA2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为原装配套产品,参考区间CK:4~195 U/L,CK-MB:0~24 U/L,α-HBDH:74~195 U/L,LDH:109~285 U/L,以CK-MB>24 IU/L且其余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高于参考区间上限为AMI的诊断标准。

1.2.2 标本采集

AMI患者组按出现胸痛症状6、8、12、24、48、72 h 6个时间段采集肝素抗凝静脉血3 mL,分别测定CTnI、MYO、CK-MB;OMI患者组于入院进采集1次静脉血3 mL检测CTnI、MYO、CK-MB;正常体检者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检测CTnI、MYO、CK-MB。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间心肌标志物CTnI、MYO、CK-MB与心肌酶谱测定的结果比较

AMI患者组以距胸痛发作6 h为标准记录CTnI、MYO、CK-MB结果,OMI组和对照组分别记录最初入院时和体检采血时的CTnI、MYO、CK-MB结果,阳性检出率见表1。该表显示AMI组在出现胸痛症状6 h以内的CTnI、MYO、CK-MB的阳性率分别为98.6%、94.6%、70.3%,与对照组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OMI组仅有MYO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心肌标志物测定诊断AMI与心肌酶谱测定诊断AMI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间心肌标志物CTnI、MYO、CK-MB与心肌酶谱阳性率比较

2.2 AMI患者组心肌标志物CTnI、MYO、CK-MB与心肌酶谱的检测结果

AMI患者的6、8、12、24、48、72 h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谱测定结果比较见表2,不同时间段联合检测心肌标志物诊断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高于相对应的心肌酶谱法。不同时间段两种方法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表2 AMI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谱阳性率结果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AMI的发病年龄显著下降,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威胁,而AMI的疗效和预后与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2]。有研究显示,在发病6 h以内通过药物溶栓等积极治疗手段,患者的治愈率达到99%以上[3]。因此,AMI的早期诊断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传统的心肌酶谱曾是AMI的重要诊断指标,但对AMI的早期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差。患者血清中的心肌标志物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应具备以下特点:特异性高,在发病早期升高迅速且持续时间长,方法简单,能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等。胸痛患者中约在50%早期表现为心电图正常[4],因此,除了就对该类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外,还应进行连续的心肌标志物检查,以便早期发现AMI患者,为临床医师和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提供依据。CTnI是诊断AMI的金标准,能在疾病的早期反映小灶性可逆性的心肌损伤,也可用来判断溶栓后再灌注的疗效[5]。在发病24 h内只要有1次检测结果超出正常参考值就可以诊断AMI。CK-MB是常用的诊断AMI的临床指标,也曾是AMI的诊断金标准,于起病16~24 h内达到高峰,但它对微小的心肌损伤不敏感,在骨骼肌损伤时也可升高,表1显示CTnI的特异性高于CK-MB。MYO也是AMI的早期诊断指标,在AMI发病后2 h就可出现异常升高,但MYO在横纹肌中也大量存在,也就是说它的心肌特异性不高,而它检测的阴性结果对AMI的排除更有价值[6]。虽然MYO在发病初期2 h就可能升高,但它的检测窗口期较短,回落到正常参考值的时间较快,因此,在发病后24 h内检测结果呈阴性并不能排除AMI,而要结合CTnI与CK-MB的检测结果进行判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联合检测心肌标志物并将其任意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高于参考区间上限作为AMI的诊断标准,可以在保证敏感度的条件下将诊断特异度提高到95.5%,对AMI的诊断也有更宽的检测时间窗口。表2显示,在不同的时间段对患者行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与心肌酶谱检测,两种方法对AMI的早期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避免漏诊和误诊AMI患者,在实验室中应该使用心肌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来取代传统心肌酶谱的检测。

综上所述,CTnI、MYO、CK-MB三者的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为临床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为AMI患者的早期治疗创造条件。

[1]刘梅颜,贾玫.心肌梗死定义修订的解读及思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6):485-488.

[2]王传新,邹雄.科学合理应用心脏诊断标志物[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6):481-484.

[3]张晗,杨艳敏.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的变化及进展[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5):329-333.

[4]刘亚巍,田苗,蒋知新,等.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8):821-825.

[5]王云,李国柱,陈福凤.hs-CRP与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比较[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3):302-303.

[6]臧召霞,刘志强,魏亚芬,等.不同部位脑梗死心肌标志物与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校医,2013,27(3):213-216.

猜你喜欢
时间段特异性标志物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三天后”是啥时候?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