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4-09-17 07:29闫立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脑血管病医护人员

闫立欣

(九台市人民医院,吉林 九台 130500)

脑血管疾病是高血压患者的最终归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推进,脑血管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脑血管病致死率及致残率极高[1],因此除了有效治疗外,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饮食护理、肢体护理等日常生活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对心理护理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进行研究,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2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男46例,女36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1.31±4.45)岁,所有患者均经MRI或颅脑CT诊断确诊,其中脑梗死53例,脑出血29例。其中首发病例25例,再发病例57例。所有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神经营养、甘露醇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止血抗凝等对症治疗。给予参考组患者健康教育、运动护理、饮食护理等,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复诊。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根据心理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

①乐观患者的护理:良好的心理状况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充分认识到自身疾病危险性后仍能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患者,通过医护人员有效的治疗及指导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然而对于疾病专业知识缺乏、盲目乐观患者,未能充分认识疾病的危害性,因此在治疗中依从性较差,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导致疾病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医护人员在治疗中要将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危害等告知患者,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充分重视疾病,注意对病情的观察,将疾病发作前兆等告知患者家属,使患者突发意外时能够进行自救,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同时告知患者要听从医师及护士的安排,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加强功能锻炼,严格控制饮食等,从而实现尽早治疗及恢复。②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脑卒中后患者多伴随偏瘫等,患者存在的语言及肢体障碍等,患者大小便失禁、生活需他人帮助,导致其出现消极、悲观等情绪,严重者可出现悲观厌世等情绪,患者多伴随自卑、自责等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时,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有效的心理交流,主动关心爱护患者,争取患者的信任,从而更好的进行护理,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世界观,积极生活,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躯体及语言功能,尽量恢复其生活能力,对于抑郁明显的患者,医护人员可引导患者学会控制、发泄情绪[2,3]。③孤寂患者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多有较强的归属感,而住院后会导致患者产生较强的被分离及隔离感,患者住院后的休息、饮食、睡眠等均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生活习惯被打破,患者对家属的依赖性又会导致其极为敏感,容易出现担惊受怕等情绪,产生强烈的孤独感[4]。因此医护人员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保证足够的耐心,面带笑容,对患者住院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告知患者,医护人员要将这样做的必要性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转变观念,主动配合治疗。

1.2.2 通过病房安排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良好的医疗环境对患者疾病治疗有着重要作用,医院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可将病房进行布置,从而减轻患者的孤寂感;医院可在病房内放置收音机、电视等,增加老年患者的娱乐活动,同时可播放舒缓音乐,使其情绪处于平静状态。为了减轻患者孤寂、忧虑感,医护人员可将本科室内兴趣相同患者安排进同一病房,从而使其能够互相交流,有效坚强其孤寂感。

1.2.3 争取患者家属支持,进行健康教育

亲情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是减少患者孤寂、抑郁情绪的重要力量,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教育宣传,使其能够尽可能的照看老人,与老人交流,满足患者的依赖感,同时告知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使患者保持愉悦心情。医护人员可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共同争取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

治疗1个月后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等对患者精神状态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价。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及负面情绪比较

2 结 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负面情绪明显少于参考组,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3 讨 论

老年患者脑血管疾病后多伴随生理功能的降低,多出现自卑、抑郁、依赖等不良情绪,这就要求在治疗及日常护理中,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临床研究显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发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概率越大,因此在心理护理时,医护人员要加强对高龄患者的关怀,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促使患者的康复。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谢建秀,陈水琼,叶翠华,等.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9):119-120.

[2] 徐梅玉,梅映台,胡慧英,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09-610.

[3] 孙兰,刘建溉.康复护理对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状态预后影响[J].河北医学,2006,12(8):805-806.

[4] 张冬菊,王守梅.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94-95.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脑血管病医护人员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还不都一样
体育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