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ICU患者镇静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2014-09-17 07:29白晓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泵入咪唑医师

白晓艳

(郑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7)

ICU患者不但病情较危重,而且常伴有焦虑、烦躁等心理负面情绪,易激惹、与人对抗、坠床等应激事件,为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应激行为,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耐受性,往往需要镇静治疗[1]。因此镇静治疗后的观察及相应护理则成为ICU病房日常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86例行镇静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86例行镇静治疗患者,其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25~87岁,平均年龄(58.7±2.3)岁。镇静治疗适应证:机械通气不耐受25例,术后及多发伤损伤及炎症刺激的疼痛14例,强烈躁动不安19例,睡眠障碍8例,强烈焦虑、恐惧状态13例,一过性意识混乱7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镇静治疗适应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镇静药物使用情况

常规给予咪唑安定或丙泊酚进行镇静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03~0.1 mg/kg,再给予持续静脉泵入0.03~0.2 mg/kg咪唑安定;丙泊酚起始剂量5 µg/(kg•min),5 min后根据患者的Ramsay评分为2~4分时,再调整输注速率为0.5~3 mg/(kg•h),持续静脉泵入维持。

1.3 观察及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ICU常规基础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镇静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3.1 密切监测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对ICU患者给予镇痛治疗后,尽管可降低患者疼痛及躁动,但易隐藏原发疾病的临床症状,为此需要严格、密切、24 h动态地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尤其对心率、血压、呼吸、神志、血氧饱和度、瞳孔等指标不间断监测,每15~20 min做一次记录,并加强原发基础疾病的观察,每隔1 h对患者局部、全身情况及病情变化进行检查,预防心脑血管等并发症或医源性感染发生,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并协助医师积极处理[2]。

1.3.2 镇静效果观察

严密观察并评估患者的镇静效果,将评估结果上报给医师,有利于医师根据镇静程度调整镇静药物剂量、品类。常规给药镇静后若Ramsay评分为1~2分则达不到镇静目的,应寻找影响因素,如ICU内医疗设备的噪音及病房灯光等。应保障患者保持在3~5分的镇静程度,但对机械通气患者保持在2~3分即可,经镇静治疗后使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安静、定向力好、呼吸无异常、治疗依从性好,易被唤醒,并可简短交流为佳。

1.3.3 用药护理

镇静治疗常采用静脉泵入输注,为此在治疗期间应严格控制药物泵入速度,以最小剂量持续泵入为佳,与此同时,密切观察镇静药物与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咪唑安定剂量较大、血容量不足、长时间用药等均会引起低血压、呼吸抑制等药物不良反应,为此应根据患者临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泵入剂量,若病情加重,应及时通知医师对症处理;若患者躁动加强时,可快速推进镇静药物2~4 mL后,再以最小剂量作为维持量,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每日观察患者镇静效果,适当调节药物剂量[3]。

1.3.4 基础护理

对ICU患者行镇静治疗可有效达到镇痛、抑制暴躁综合征,提高睡眠质量,但长时间制动,及长时间精神肌肉阻滞,往往大幅减少患者关节和肌肉活动,且易形成深静脉血栓。为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镇静治疗患者基础临床护理,保持床单被罩清洁干燥,每隔2 h为患者翻身一次,并根据患者病情及康复情况,协助患者做被动运动,包括上肢上举、下肢及足部抬高,增加患者局部肌肉及关节的活动量,促进血液循环。另外,也应固定好患者气管插管的管道,并保持管道通畅,预防管道脱落、弯折、堵塞,固定管道不可过紧,避免管道变形,影响通气;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测及调控;每日清晨为患者清理口腔,并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口腔分泌物,避免误吸;并每日清晨暂时停止镇静治疗并唤醒患者,以便于观察患者神志及感觉运动变化[4]。

1.3.5 心理护理

镇静治疗后,待患者清醒后,应及时向患者充分讲解镇静治疗的目的和治疗效果,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之更好的配合治疗。同时,也需要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使家属能正确认识到镇静治疗对患者的好处,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保障各项治疗及临床监测能顺利进行,并请患儿家属在探望患者期间,多以鼓励性语言支持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5]。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镇静治疗是ICU治疗过程中常用措施,也是ICU护士工作中重要环节之一,镇静治疗可显著缓解刺激性操作疼痛,降低躁动综合征,诱导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安全渡过气管插管不耐受期,但镇静治疗会产生呼吸抑制、循环系统障碍等不良反应,且易掩盖原发疾病的临床症状[6]。为此在ICU护理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评估镇静程度,方便医师及时调整镇静药物剂量、速度、品类,给予心理疏导,解除焦虑、恐惧心理,并做好基础护理,保障患者轻松、舒适、顺利地渡过ICU危险期,提高生存质量。

[1] 任丽丽.ICU患者镇静治疗97例安全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8):68-69.

[2] 暨诚乐.ICU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治疗时的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3938-3938.

[3] 赵蔚,孙秀艳.ICU患者的镇静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21):190-191.

[4] 邬燕清.清醒患者气管插管镇静治疗监测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72-73.

[5] 贾敏.ICU患者的镇静治疗与护理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3):1037-1038.

[6] 彭玲.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J].医药前沿,2013,5(2):241-242.

猜你喜欢
泵入咪唑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血压正常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微量泵入的疗效
申嗪霉素和咪唑菌酮复配对几种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对甲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18~F-硝基咪唑PET/CT评价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研究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