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例预防接种疫苗的婴幼儿采用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

2014-09-17 07:29黄循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三角肌预防接种乙型肝炎

黄循新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福宁社康,广东 深圳 518000)

所谓预防接种是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的抗体,从而获得特异性免疫的过程[1],例如有接种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预防接种疫苗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一种权利,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体内来产生抗体,这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同时又能保证儿童们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目前,我国主要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多项接种疫苗,主要接种的疫苗有: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在接受预防接种疾病幼儿中,也出现了很多的不良反应,如大多数的学龄前儿童上臂三角肌尚未充分发育,然而百白破疫苗与乙型肝炎疫苗在接种时是不容易吸收的,如果在给儿童接种这两种疫苗是不进行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的话,在注射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局部结缔组织增生,这时候很容易形成硬结,会感觉到肿胀疼痛,会给儿童们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家长们带来痛苦和困扰。分析家长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大多数的家长的评价都是很满意的,也有一小部分家长因为某些因素而不是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了2008年10月1日之后出生的儿童进行研究,而且还是常住于本市内,已经在我院接种疫苗中心办理过预防接种证明足月健康儿童,他们都是在近2周内没有任何症状,没有过敏症状和禁忌情况,而且年龄都已经达到了3~8个月的288例幼儿,他们都是需要接种百白破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其中,有男幼儿150例,女幼儿138例,把这288例随机进行分组,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44例,接种百白破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各80例、64例,对照组有男幼儿77例,女幼儿67例,接种百白破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各89例、55例。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我们给常规护理组中符合研究对象的儿童建立档案,其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年龄、体质量、身高、打针次数;同时还有监护人的档案,例如父母姓名、年龄、职业、住址、家庭电话,父母的手机等,当幼儿来到我院进行预防疫苗接种的时候,医疗人员都会进行监控询问,询问的内容有,吃过啥食物、有没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在近期内有没有患有急性传染性和感染性的疾病,是否有患过心、肝、肾疾病等。这一系列的询问都是非常重要的,接种疫苗大多是注射药物。然而注射部位是在双上臂三角肌,这个位置有很多的神经组织和器官,所以在注射过程中很重要[2],一般在注射之后不可以马上离开,而是要等30 min之后,观察没有无异常症状后方可离开,并且还要告诉儿童家长一些应该注意事项。

1.2.2 护理干预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不仅要从幼儿的一切症状进行了解,还对护理人员们进行一系列的强化培训,强化的内容包括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注射技巧和注射时的体位等在注射的时候严格要求按照注射步骤来进行;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强化学习,不但要了解,而且还要熟练掌握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不良反应情况及处理:在注射疫苗后的24 h之内,如果出现红、肿、热、痛,而且体温低于38.5 ℃的时候,是很正常的症状,不需要处理,因为这些症状在48 h内会自动消失;如果幼儿出现哭闹、烦躁,这时候就应该打电话咨询情况,根据医师说的方法进行处理,更严重的如出现局部硬结、压痛,而且在1~2两个月之后硬结由原来的硬变软,当用手去触摸时有波动感,这时候应该用注射器把脓液抽出,并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3]。

2 结 果

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幼儿人数22例,干预组7例,他们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15.28%和4.86%,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比护理干预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婴幼儿在接种后1个月内局部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目前,我国主要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多项接种疫苗,主要接种的疫苗有: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4],在接受预防接种疾病幼儿中,也出现了很多的不良反应,例如,大多数的学龄前儿童上臂三角肌尚未充分发育,然而百白破疫苗与乙型肝炎疫苗在接种时是不容易吸收的,如果在给儿童接种这两种疫苗是不进行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的话,在注射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局部结缔组织增生,这时候很容易形成硬结,会感觉到肿胀疼痛,会给儿童们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家长们带来痛苦和困扰[5]。幼儿预防接种过程中导致引发局部不良反应的情况很多,其中就有幼儿自身的一些因素、疫苗的因素和护理过程中导致的因素等;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很重要的,护理人员更为重要,所以帮幼儿接种疫苗的医护人员都要专业培训的,这样才能减少不良反应,我院对于注射百白破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在对照组和干预组的144例幼儿中,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幼儿人数22例,干预组7例,他们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15.28%和4.86%,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比护理干预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然接种疫苗采用护理干预比运用常规性护理明显要好得多,所以护理干预应该是首选方法。

综上所述,干预预防护理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副反应,这种方法同时减轻了幼儿的痛苦和父母的负担,所以这种方法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5,3(16):24.

[2] 邢婧,靳杭红,任欢,等.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出现硬结反应的预防措施[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5):301-302.

[3] 郁立群,屠丽君.儿童疼痛行为评估[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58-60.

[4] 谭登华.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发生硬结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5-41.

[5] 王军秀,丁锐,吴华明,等.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护理随访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9):122-124.

猜你喜欢
三角肌预防接种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