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C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2014-09-17 12: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院感圈员品管圈

黄 琼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重庆 400050)

品管圈(QCC)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所组成的小集团,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活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法,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和改善等品质管理活动[1]。手卫生是指可清除或破坏手表皮肤微生物的任何方法,是一类包括洗手、杀菌洗手、杀菌手凝胶或外科手杀菌在内的通用术语[2,3]。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但是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依然不容乐观,常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4]。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我院CCU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QCC活动,对CCU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取得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科CCU医护人员42人,男5人,女37人;学历:大专8人,本科25人,硕士7人,博士2人;职称: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30人;职业:医师12人,护士30人;工作年限:≤5年28人,6~9年8人,≥10年6人。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由CCU护士9人组成,取名爱心圈。其中护士长(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5名,护士2名,圈长总负责,护士长为辅导员。通过讨论确定活动主题为提高C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活动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

1.2.2 手卫生现状分析

活动初期,爱心圈对CCU医护人员在常对CCU常规诊疗项目的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进行了为期1周的调查,结果显示:CCU的平均洗手率81.3%,由此得出我科C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爱心圈的圈员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习惯意识、消毒隔离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60.5%;工作忙、洗手费时35.1%;洗手设施不足22.5%;培训教育不够20.3%;因洗手影响皮肤15.4%。

1.2.3 设定目标

根据目标值公式,将平均洗手率设定为90.5%。

1.2.4 对策与实施

①提高洗手意识,定期培训:成立科室院感小组、设立CCU院感员,加强院感控制管理的监测力度;积极组织院感员与爱心圈的圈员进行跟班监督或不定时检查,以督促医护人员增强洗手意识,避免松懈态度;在病历车、洗手池、患者床尾悬挂醒目提示牌,提醒医护人员操作前后洗手;定期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用一周的时间,在每日晨交班时,由圈员带领所有医务人员共同练习、加强六步洗手法。②改善洗手设施:将水龙头有触碰式改为感应式;塑料手套、洗手液、干手纸配备充足,取用方便;在病历车、治疗车、患者床尾以及操作密集处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同时指导医护人员正确使用速干手消毒液;医院24 h供应热水,担心影响皮肤者可使用护手霜,皮肤有破损者可以戴薄手套。③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合理分管床位数量,在高峰期增加人员配备,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从而改善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④营造良好的洗手氛围:在CCU日常工作中形成相互提醒,互帮互助的良好洗手氛围,在电脑屏保上显示温馨提示语言“要时刻注意手卫生哦!”

1.2.5 评估工具

洗手技术考核标准参照《消毒技术规范》。以正确的六步洗手法作为手卫生评估标准,由爱心圈的圈员专人负责每日监督CCU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包括在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脱手套后的洗手次数;定期做手部皮肤表面细菌培养。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实施阶段和完成时进行评价,对照。

1.2.6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均采用率表示,组间差异先进行方差分析,方差齐者两两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结果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QCC在提高CCU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中的应用

在品管活动开展前后CCU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见表1。通过爱心圈的管理,CCU医护人员的平均洗手率由78.6%提升至91.9%。两组比较,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QCC前后CCU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

2.2 QCC的意义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爱心圈的圈员的责任心和沟通协调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头脑风暴法和讨论分析等方法,有效的调动了圈员的参与品质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圈员间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使工作氛围更加和谐、融洽。品管圈活动让护士快乐地工作,品管圈活动强调让所有圈员自觉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5]。

3 讨论

3.1 提高C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性

CCU主要收治的是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急症、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危重心血管疾患的患者。这类患者的病情危重,卧床时间长,有创的检查和治疗多等等因素,均使得CCU的患者的易感性大大增加。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重要致病菌[6]。医护人员通过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7]。因此,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2 QCC对提高C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性

在此次提高CCU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活动中,圈员们通过讨论、计划、实施、改进的方法对CCU医护人员采取平等、互助和指导的方式,使大家在工作中能积极主动接受手卫生的宣传知识,同时通过增加治疗车、洗手池、患者床旁的洗手标识和洗手设施,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洗手的主动性。通过3个月的品管活动,使得CCU医护人员在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和周围环境后,脱手套后的洗手依从性大大增加,有效的降低了CCU院感的发生率。

[1]孔园珍,葛孟华,孙欢欢.品管圈在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9):33-34.

[2]Widmer AF.Replace hand washing with use of a waterless alcohol hand rub?[J].Clin Infect Dis,2000,31(1):136-143.

[3]Boyce JM,Pittet D,Guideline 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Care Settings.Recommendations of the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and the HICPAC/SHEA/APIC/IDSA Hand Hygiene Task Force[J].MMWR Recomm Rep,2002,51(RR-16):1-45.

[4]Trampuz A,Widmer AF.Hand hygiene:a frequently missed lifesaving opportunity during patient care[J].Mayo Clin Proc,2004,79(1):109-116.

[5]杨丽,王卫琼.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4-45.

[6]于敏华,俞建平.医护人员洗手情况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2881-2882.

[7]牛秀成,张树德.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89.

猜你喜欢
院感圈员品管圈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院感控制 进入大数据时代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