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例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4-09-17 12:25李国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脑栓塞心源性栓塞

王 民 李国胜

(1 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2 浚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鹤壁 458000)

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是指血液中各种栓子,如肿瘤细胞、脂肪、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伴随血液流入脑动脉从而在短时间内阻塞血管,在脑组织还为适应缺血的情况及侧支循环代偿还未建立的情况下,导致脑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的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1]。脑栓塞根据来源分为心源性脑栓塞、非心源性脑栓塞、原因不明三大类[2]。其中心源性脑栓塞最为常见,笔者此次就心源性脑栓塞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2年我院治疗的27例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样本选取采用随机抽样法。男15例,女1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1.63±11.52)岁。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采用脑部CT和MRI进行诊断,诊断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制定的脑栓塞诊断标准[3],有栓塞来源的心脏病采用心脏超声和心电图诊断确认。

1.2 作为栓塞源的心脏疾病

27例患者中,冠心病14例;高血压13例;其中16例伴有糖尿病,所有患者均伴有心房纤颤。

1.3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脑部循环治疗,必要时应用脱水治疗。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患者血压过高[收缩压/舒张压>180/105 mm Hg(1 mm Hg=0.133 kPa)]则给予静脉滴注拉贝洛尔注射液或口服缓慢降低血压药物使血压在160~140/90 mm Hg,并给予银杏达莫、清除自由基,24 h后复行头颅CT,每日早晨给予未出血患者100 mg阿司匹林,持续7 d。

1.4 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治疗前、治疗24 h后、治疗3 d,治疗7 d和治疗14 d后评分,并参考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判定标准将疗效分为: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91%~100%;②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90%;③无效甚至恶化:评分减少20%以下或增加。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4例患者治疗24 h后病情加重;9例患者治疗1周内死亡,其中6例患者治疗3 d内死亡;4例患者治疗24 h病情稳定。所有患者治疗前、24 h后、14 d后平均NIHS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24 h和14 d后NIHSS平均评分具体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24 h后和14 d后NIHSS平均评分

3 讨论

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是脑栓塞中最常见的,患病具有的普遍特征是发病紧急、神经功能损害的程度严重、脑梗死的面积大,因此治疗困难且难以治愈,患者预后一般较差。心源性脑栓塞在发生梗死后容易出现出血转化,特别是大面积脑梗死,风险更大。早期出血一般发生在发病后的12~48 h内,尤其容易发生在12~24 h[4,5],是因为梗死区血液再灌流所造成,应高度警惕。晚期出血则一般发生在发病后4~7 d时,原因是水肿情况减轻后建立侧支循环,血液再灌流后受到冲击造成破裂,引发梗死性出血。心源性脑栓塞根据来源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和高心病等,凡是合并房颤者均易发生,其发生在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均可能;心律失常,以心房纤颤最为普遍;左房室瓣脱垂;心脏、肺部手术后;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心瓣膜病的基础上;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伴附壁血栓;心肌病等[6-8]。

本组所选病例的治疗均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对症治疗、治疗原发心脏病同时使用抗凝药物,减缓病情继续加重和再栓塞,但通常疗效不佳,患者预后差、并发症多,而且病死率、致残率及后遗症的发生均较高。总之预后差。本组所选病例治疗效果差,有可能与年龄较高或者高危因素较多有关。较轻的患者多为非主干血管栓塞或是栓塞后侧支循环代偿好、再通率高。NIHSS评分在15分以上病情较重的患者大多是动脉主干栓塞,梗死面积大且侧支循环代偿差,栓塞再通率低,容易发生出血。因此在治疗时应谨慎。

[1]许友升,孟令波,杨德忠,等.多指标联合检测对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的相关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46(6):604-606.

[2]刘朝,管生,李明省,等.肝脏肿瘤介入术后碘油异位脑栓塞(附报道2例并文献复习)[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2):135-137.

[3]胡华兵,杨波.高敏C-反应蛋白评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的临床应用[J].疑难病杂志,2011,10(3):176-177.

[4]罗刚,惠杰.非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房颤患者并发脑栓塞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2):160-162.

[5]谢贵华,易一乐.一例瓣膜置换术后并发髂外动脉血栓形成及脑栓塞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87-188.

[6]Kurre W,Vorlaender K,Aguilar-Pérez M,et al.Frequency and Relevance of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Embolism Caused by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AJNR Am J Neuroradiol,2013,34(8):1606-1611.

[7]Horner S,Niederkorn K,Gattringer T,et al.Management of rightto-left shunt in cryptogen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esults from the observational Austrian paradoxical cerebral embolism trial(TACET) registry[J].J Neurol,2012,260(1): 260-267.

[8]Scaglione M,Blandino A,Raimondo C,et al.Impact of ablation catheter irrigation design on silent cerebral embolism af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sults from a pilot study[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12,23(8): 801-805.

猜你喜欢
脑栓塞心源性栓塞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脑栓塞后抑郁患者施行护理干预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