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报道是承载创意的舞台

2014-09-17 06:03□陈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4期
关键词:啤酒节新闻报道策划

□陈 鹏

(大连日报社,辽宁 大连 116002)

大型活动报道是承载创意的舞台

□陈 鹏

(大连日报社,辽宁 大连 116002)

大型活动报道是一家媒体经济新闻部承担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大连,烟花爆竹节、中国经济论坛、赏槐会、大交会、软交会、啤酒节、服装节、春夏秋季房展会……各种大型活动连续不断,报道好每项大型活动,对大连日报社经济新闻部来说无疑是场大考。因为在对这些活动的新闻报道中,独享新闻资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随着新闻理念的转变,各个媒体对这些大型活动都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开始以各自的包装与策划挖掘其中的生动性与鲜活性,越是这样的大型活动报道,新闻竞争越是激烈。

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策划至关重要,策划能有效利用和挖掘有限的共享资源,也能把“共享”变“独享”。近年来,大连日报社经济新闻部秉承民生时政报道观,加强了对大型活动的新闻策划。在烘托大型活动本身浓郁氛围的同时,更以发散性思维,将目光落到了大型活动所能触及的产业、消费乃至人文等多个层面,告诉读者想知道而又不甚了解的,说出读者最想说的,善意提醒读者应该做的。这些富有贴近性的新闻策划,增强了大型活动的辐射力和对读者的吸引力,更激发了记者的创造力。

深度策划 挖掘大型活动的新闻内涵

好的创意及策划,是大型活动报道成功的前提。经济新闻部不打无准备之仗,每次活动前早早启动策划,围绕活动主题设置采访题目,以策划深度挖掘大型活动的新闻内涵。

2012年中国经济论坛上,中国经济学界、产业界“大腕”云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走势下,他们的研判以及就此开下的药方,自然受到关注。为此,经济新闻部通过与总编室、理论部、摄美部密切配合,连续推出了《中国经济论坛全景实录》及《观点集萃》专版。翻开这些专版,版面设计清新大气,稿件安排错落有致,主旨演讲、互动论坛、主题论坛等方面的稿件让读者“读兴”盎然,更有“微观点”让人一目了然。这次论坛的报道之所以广受好评,和缜密而富突破性的策划密不可分。策划以读者“最想了解的”为切入,深度开掘论坛本身蕴含的丰富信息储量,合理安排采访力量;策划引导记者“熟读”与会嘉宾及热点问题的背景资料,在现场认真听会的同时,不失时机进行现场采访,将新闻与“说话”融为一体;注重引导记者以自己的独立思考“介入”论坛,包括提炼嘉宾观点甚至进行“点评”。

一年一度的软交会,既是一次国际产业盛会,更和城市形象、百姓未来的“数字化”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经济新闻部的报道策划寻求的是“民生关注”与“产业关注”的契合点,以达到通俗与专业的融会贯通。2013年恰逢中国软交会在大连举办10周年,经济新闻部通过策划推出的会前报道烘托出了浓郁的“软交会”氛围,《叩开世界软件 服务外包之门》、《人才培养吹来“国际风”》等系列报道,全景式深度阐释这十年,一个展会给一个城市带来的改变,如何助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成为大连的产业高地。同时将服务性新闻做透,在《生活零距离》推出了《云存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每篇稿的篇幅都不长,但去逛软交会看什么、怎么看等信息提供得清晰简洁。在会中报道中,更推出了以《创新驱动增长融合深化应用——十岁软交会全景扫描》为主题的多个专题版,呈现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软交会,专业性论坛以形象生动的导语式标题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人物专访中的采访对象说的是产业的事儿,但蕴含的理念却是普适性的。而“每日新技术”更是与读者“零距离”,报道内容以新技术应用的现在时和将来时为主。

外延式策划 增强新闻张力

大型活动各有不同,策划也需因势利导和创新性的思维。有的大型活动需要新闻策划在外延上下更大功夫,以更宏观的视角,采撷、提炼活动本身“散射”出来的碎片化信息,使大型活动成为“多棱镜”,折射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等不同层面。

《啤酒节“看”板》的策划就将啤酒节变成了“多棱镜”。在啤酒节上看产业,读者读到了大连啤酒产业的起起伏伏。在啤酒节上看美食,人们纠正了对大连海鲜的误解,了解了许多科学、健康知识。在啤酒节上看文化,人们领悟到了大连独特文化的传承和海纳百川的兼容并蓄。在啤酒节上看文明,人们看到的是大连市民及游客素质的提升。而啤酒节上看消费,让人们看到了啤酒节拉动内需的巨大潜力,也善意提醒商家的“拉动”行为有理有序……

这组报道受到好评,被评价为亲民,将啤酒节的新闻写“新”了。策划有效引导记者做足采访功课,带着“新闻眼”关注细节,各取所需,进而打磨出“多棱镜”的某一个侧面,使报道兼顾了“接地气”和“高立意”。不仅是热热闹闹地“看”,而是“看”中有回忆,“看”中有思索,“看”中有领悟。这样的策划,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张力。

协同配合 凝聚力和创造力双丰收

好的创意与策划从何而来,又如何落实成为鲜活的新闻报道,转化成独特的版面语言?无疑是由各方智慧与心血凝聚而成。在这几个大型活动的新闻策划实施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形成合力。总编室是对策划方案精雕细刻,一旦拍板,编辑就主动和部门联系,详细了解稿件内容,精编稿件,精心排布版面,使版面设计“从各个角度透溢出本报独特的留痕”,更有摄美部门的积极配合,随时提供高质量图片。

好的创意与策划,更唤起了记者的创造力,使大型活动报道成为记者展现采访功力和独特思考的平台。策划方案草拟之际,部门记者你一言我一语为策划“添砖加瓦”,探讨方案的可操作性,研讨具体的采访内容与对象。策划一旦定型,每个人都无条件执行,不计较个人得失,保质保量完成报道任务。大型活动现场也是“走转改”的第一线,记者带着百姓的关注和兴趣点走遍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这样采写出来的新闻,题目亮眼,内容动人。

富有创意的策划,使大型活动的新闻报道效果更上一层楼。无需赘言,大型活动不是天天有,不是采访报道的常态。要让日常的新闻报道工作也更上一层楼,需要策划工作的常态化。在今后的日常报道工作中,经济新闻部需要借鉴大型活动策划的成功之处,调动记者主动策划的积极性,使策划成为更多新闻精品的“催化剂”。强化协同策划意识,和其他部门紧密合作,使部门策划、报道成为报社整体策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更高层次上彰显党报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啤酒节新闻报道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啤酒节的青啤元素
啤酒节引爆崂山“嗨啤”
青岛啤酒节 醉美西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