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报道的用声特点

2014-09-18 22:26李毅
声屏世界 2014年9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播音员节奏

李毅

实声主导。实声主导与现场报道的真实性和现场感有着必然联系,实声会给人一种厚重感和真实感,太高太细的声音则显得轻浮和不稳重。实声不管是在可以预知或不可以预知的新闻事件报道中,还是在相同的新闻报道现场都一定存在。例如,突发性事件中火灾的新闻现场,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室内两个不同的环境下进行报道,主持人的用声一定是实声;无论是面对着消防员还是救护的伤者,用声也一定是实声,只是可能在面对伤者进行采访时主持人的语气会相对舒缓,速度会减慢,声音会减小,但也不会用到虚声。虚声只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当主持人的感情达到无法控制时所产生的声音。所以现场报道的用声特点必然是实声主导。

情感变化。“真情”是现场报道中最直观最丰富的,能随时触动播讲者和受众的内心深处。情可以理解为情景和感情,在新闻现场,主持人对不同情景要进行描述,对于现场所感受到的情感要学会调节,所以当主持人遇到激动人心的场景时一定是情绪饱满、声音激昂的;遇到一般事件时语气是稍显缓和、心情平静的;遇到宣传经验报告、政策法规时是积极主动、热情亲切的;遇到批评和腐败问题时是字正辞严的。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在不同的新闻事件背景下,有声语言的情感变化绚丽缤纷,但无论是哪一种情感都必须是真实的。例如在地震报道中,张泉灵说:“面对着灾情、受灾群众,面对满目英雄,是控制不住泪水的。”赵普也在新闻播报时受真实情感的影响一度哽咽,声音出现了颤抖。当然也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在处理感情时并不真实,很多夸大或虚假的情感影响了播音过程当中的用声。例如,刻意将自己的声线拉低,故作哽咽状态去播报新闻,而并不是用真情实感去播报,导致观众质疑新闻的真实性。所以无论情感变化多大,主持人现场报道的用声都应当是真情主导。

节奏明快。节奏是播音的重要表达技巧,它能激起受众的共鸣。在现场报道的用声中,节奏的运用能让声音更具立体感。在不可预知性报道中,如台风、泥石流等自然性灾难和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灾难的报道中,播音员主持人的节奏较快。例如白岩松在一次台风中的现场报道,面对恶劣的天气环境,他报道的语速和节奏比平时快,且声音的共鸣也较强。再如每年钱塘江大潮的报道,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潮水及周围人、事的新闻报道,这是属于可预知性的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主持人的心情一定会随潮水的到来而触动情感,所以语言的节奏也会随潮水的来势汹汹而变得明快,现场说话的声音也会与潮水的声音相融合。这时主持人现场报道的用声特点一定是节奏明快的,声音是立体和形象的。

弹性变化。声音会跟随现场主持人感情的变化而产生波动,这是指弹性变化大、声音的可变性强。主持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用声的节奏就不一样,声音也会随感情的变化具有伸缩性,从而导致在新闻现场有些主持人用声时会出现破音和声音颤抖的情况。因此,主持人面对着现场紧张的气氛、快速的采访和嘈杂的环境时,就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和专业能力。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中,主持人现场的情绪远远比文字稿件来的更直接。这除了对主持人综合素质的考察之外,更是对现场报道时所产生的情感下声音控制的考验。在现场报道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和情感会影响主持人,所以声音的弹性变化大,现场音域会更宽,音量会更大,音高音强都会随之产生变化。所以声音的弹性变化大也是在现场报道中用声的主要特点。

气息控制。从呼吸上来讲,气息也需要一个不受干扰的空间来调控。我们经常会说呼吸的控制应该是多变且灵活的,因为每个人的呼吸都处于运动当中。在现场报道时,我们会感受到有些记者从话筒中传出来的声音气息不均匀,呼吸控制很僵硬,甚至有的记者会上气不接下气的进行报道。其实,面对突发性事件报道,主持人应学会换气的技巧,也就是偷气和补气,因为气息不够并不能代表着事件的突发性和严重性,只会造成现场表达的不明了。气息的控制在现场报道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主持人声音的控制和吐字的清晰度。

交流感。交流感是主持人与新闻当事人、采访对象、观众之间的交流,只有在交流过程当中才会出现更多的新闻信息。在现场报道中,主持人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人、事、环境融为一体的。在新闻的第一现场,主持人要与目击者或嘉宾进行交流,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这就需要主持人有较强的交流感,注意用声时的停连、重音、抑扬顿挫等。交流不是自言自语,要有明确的声音方向和对象。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交流的节奏要加快,所提的问题要直击要害。所以,现场报道用声中的交流感强就体现在声音所处的位置、所指的对象和所处的环境。

具有现实感。在现场所用的声音一定是当下最具有现实感的声音,能适应现场节奏和环境的声音。这是由现场感所决定的,现场的环境不可预料,复杂多变,但无论多么复杂多变的环境,唯一不变的是“在现场”,是现在进行时,所以主持人声音的现实感要强。在《新闻调查》的一期节目中,主持人报道煤矿灾难中当地政府隐瞒死亡人数的情况,当主持人讲到死亡者情况时,观众能从他的声音中感受到他内心的悲伤和愤慨,只有这种声音才会吸引观众,感染观众。具有现实感的声音是鲜活的,只有现实鲜活的声音才能感动受众,只有具备现实感的声音才能做到真正的现场报道。

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就应该站在新闻的第一现场,通过记者的身份对新闻进行报道,让受众感觉自己也身在现场,多了一份参与感。同样,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新闻现场的第一见证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看性。播音员主持人重要的位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决定着其在现场报道中更应该掌握用声的特点,从而在现场报道中更好地了解和运用好自己的声音。

(作者单位:南昌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播音员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YOUNG·节奏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