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2014-09-19 18:29顾新宇张硕
北方经贸 2014年7期
关键词:生产率走出去风险

顾新宇+张硕

摘要: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不同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打破了企业同质性的假定,以不同生产率为出发点,从企业的微观层面上阐述了企业异质性与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我国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深化“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问题同在。通过运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结合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特点,综合分析我国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与风险,为我国企业国际化模式选择提供合理依据。

关键词: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走出去;生产率;风险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20-02

收稿日期: 2014-04-2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化经营的阶段,这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国际化经营,意味着企业的市场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企业通过国际市场组合生产要素来生产产品以供全球市场。我国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相应的“走出去”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可以看出,我国已经把企业的“走出去”作为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目标。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出口规模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等发展迅猛,同时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

根据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企业在决定“走出去”的选择时具有差异性,这些差异来源于企业的异质性。除了企业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成本外,企业的异质性还涉及到了资本密集度、劳动密集度、技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成本管理与控制、市场营销定位、企业的规模等等。因此,根据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来分析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风险,可以从微观层面,更具针对性地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选择提供合理的建议。

一、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概述

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同,以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重心从国家、产业等宏观层面转向企业的微观层面,国际贸易的开展也以企业为单位来进行,更多把“企业”这个个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于贸易开展及投资选择的影响。企业的异质性是整个理论研究的大前提,由此得出的贸易选择、投资选择都具有了微观基础。该理论主要认为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企业若成功进入市场则需要支付一个固定的“进入成本”,这个“进入成本”可以理解为企业建立总部前期投入资金以及进行日常经营活动的基本费用指出。进入市场后,企业若维持经营需承担一个固定的生产成本,该成本可理解为企业购置生产厂房、机械设备等必要支出。若企业计划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则需要进一步支付更多的生产成本,除此之外还要承担额外的经营成本,该成本可理解为企业在国外市场中寻找卖家、建立关系网络、了解市场标准以及不可避免的贸易壁垒等成本。因此,有能力弥补进入国际市场和生产的固定成本的企业才会选择“走出去”,而这样的企业通常具备生产率优势。由此引入生产率对于贸易选择影响的机制,如果企业选择出口贸易,那么必须达到最低生产率的要求,只有这样的生产率才能承担高额的固定成本、进入成本和额外的成本等。对于生产率稍低的企业,其利润不足以弥补进入国际市场和生产成本时,会选择放弃出口,只供国内市场。生产率过低的企业则会被市场淘汰,其资源被重新分配。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特点

(一)对外直接投资额逐年增加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所得,截至2012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5319.41亿美元。

图1显示了2003年至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统计,2006年前统计数据只包含了非金融类,2006年开始包含了金融类。可以看出,2007年以前增长速度平稳,2008年有了显著提升,2009年因受到前一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步伐放缓,2010年又一次增长规模,2012年达到了878亿美元的投资额,较开始加入金融类的2006年增长约3倍之多。

(二)对外经济合作规模逐渐扩大

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如图2所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在2000年前发展平缓,无太大波动,2000年开始加速,2004年有了质的飞跃,2009年速度放缓,之后平稳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在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方面进步显著,2012年合同额较1979年合同额相比增长4700多倍。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了我国企业在对外承包工程上进行了巨大的改变和提升,得到国外认可。

(三)对外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改革开放初期,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承包建筑工程、咨询和服务业,机械加工制造业较少,投资地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和澳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行业集中在贸易、资源开发、加工装配、交通运输、工程承包等,并呈现投资领域多元化发展。目前中国对外投资的领域很大程度上与世界接轨,拓展到了营销网络、航运、物流、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和设计研发等诸多领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推波助澜。

三、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下我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多年,很多企业都出现过夭折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生产水平、科研技术的差距,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意识到。比如我国很多企业对于自身竞争能力评估没有很好把握,甚至有的企业联系到几单外国生意,就认为外国市场广阔,值得去进一步开拓。殊不知这样的决定是没有对自身竞争力进行充分考察和定位,因此开拓外国市场,换来的却是屡屡失败。其次,很多企业对于固定成本、成本收益等没有完整估计,这与市场调研有着密切关系。第三是风险预见。我国企业由于经验少、阻力大,走出国门的企业不仅面临国外市场风险,还担负国内市场的风险。除了一些基本潜在风险,最为突出的是边缘化风险。边缘化风险来源于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后所面临的不确定环境因素、产业因素、内部因素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双方国家身份识别障碍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可能丧失企业控制权的风险。因此对于风险的把握是我国企业“走出去”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通过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企业应根据所处环境以及所属行业发展情况,整体评估自身竞争能力。从企业微观层面来讲,一个企业的生产率决定了其所能打开的市场范围,以及高额的成本是否能被覆盖。正如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所提示的一样,体现在技术密集型企业方面,如果企业的生产率达到了打开国际市场的最低生产率,生产率较高且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适合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东道国;生产率稍逊的企业则可选择跨国并购的方式。对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以高新技术类企业为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及很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在整个国际市场中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是生产率较低。所以如果要进军国际市场,最适宜方式是采取跨国并购来打开外部市场,通过合并当地企业,或通过收购东道国企业股份的形式,快速获得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体现在劳动力或资源密集型的企业方面,生产率差异核心在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这些元素是不可进行跨国流动的,因此高生产率的企业应当选择跨国并购的方式来进驻国外市场,生产率稍低的企业则更适合选择绿地投资或贸易。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在国际市场中位置偏低,我国拥有的劳动力或资源优势是不可流动的,如果不能很好地选择跨国并购的方式,那么在选择国际化经营的模式方面可考虑出口贸易的方式。

第二,企业应充分评估成本收益预算,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方式。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来看,成本评估是一个企业选择是否“走出去”和怎样“走出去”的重点。企业无论是选择出口还是对外投资,其所获得的利润必须超出固定成本、进入成本等,否则将被国际市场所排斥。因企业在面对不确定市场、不确定环境、不确定风险的前提下,更应详细调研,事先对获取信息、建立海外市场渠道、运输配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等成本进行估算。企业在对自己已有生产率的基础上对收益进行详细评估,通过综合考察提出走国际化路线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更倾向获得高利润的对外投资,因此企业逐渐会减少出口,增加对外投资额度。但不容忽视的是,对外投资可获得比贸易更多的利润,却也面临着承担更多的成本。因此在投资前期,做好投资项目评估研究,充分考虑项目可行性,选择最恰当的时机进行投资实施。

第三,企业在决定“走出去”之前,应充分估计潜在风险。一个企业对风险的预估以及承受能力决定了它在外国市场上的投资规模与投资进程。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最大,其不仅包括了决策风险、政治风险,还有汇率风险、经营风险等。若没有综合考虑,一旦失败则会损失高额费用。所以企业建立良好的风险预警机制十分重要,可先根据境外投资风险类型的表现对各类风险进行监测,其风险监测方案应考虑到汇率变化、国外市场变化等各种情况,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对于边缘化风险来说,可以从一些成功规避风险的企业来获得经验,例如主动抓住核心业务、设置有效组织结构和公司内部管理机制,以及资产重组,调整资金或股本结构,掌握公司实际控制权等,避免边缘化风险的发生。总的来说,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能力,对风险进行充分评估、追踪、预警,企业才能挺直腰板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 陈丽丽.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动向:基于异质企业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3).

[2] 唐铁球,汪斌.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的新发展:基于企业异质性和不完全契约的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08(7).

[3] 赵伟,赵金亮,韩媛媛.异质性、沉没成本与中国企业出口决定: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1(5).

[4] 金祥荣,刘振兴,于蔚.企业出口之动态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2001-2007[J].经济学(季刊),2012(3).

[5] 赵永亮,朱英杰.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与经验研究:综述[J].经济学家,2011(9).

[6] 杨震宁,刘雯雯,王以华.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边缘化风险与规避[J].中国软科学,2008(10).

[责任编辑:庞林]

第二,企业应充分评估成本收益预算,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方式。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来看,成本评估是一个企业选择是否“走出去”和怎样“走出去”的重点。企业无论是选择出口还是对外投资,其所获得的利润必须超出固定成本、进入成本等,否则将被国际市场所排斥。因企业在面对不确定市场、不确定环境、不确定风险的前提下,更应详细调研,事先对获取信息、建立海外市场渠道、运输配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等成本进行估算。企业在对自己已有生产率的基础上对收益进行详细评估,通过综合考察提出走国际化路线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更倾向获得高利润的对外投资,因此企业逐渐会减少出口,增加对外投资额度。但不容忽视的是,对外投资可获得比贸易更多的利润,却也面临着承担更多的成本。因此在投资前期,做好投资项目评估研究,充分考虑项目可行性,选择最恰当的时机进行投资实施。

第三,企业在决定“走出去”之前,应充分估计潜在风险。一个企业对风险的预估以及承受能力决定了它在外国市场上的投资规模与投资进程。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最大,其不仅包括了决策风险、政治风险,还有汇率风险、经营风险等。若没有综合考虑,一旦失败则会损失高额费用。所以企业建立良好的风险预警机制十分重要,可先根据境外投资风险类型的表现对各类风险进行监测,其风险监测方案应考虑到汇率变化、国外市场变化等各种情况,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对于边缘化风险来说,可以从一些成功规避风险的企业来获得经验,例如主动抓住核心业务、设置有效组织结构和公司内部管理机制,以及资产重组,调整资金或股本结构,掌握公司实际控制权等,避免边缘化风险的发生。总的来说,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能力,对风险进行充分评估、追踪、预警,企业才能挺直腰板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 陈丽丽.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动向:基于异质企业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3).

[2] 唐铁球,汪斌.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的新发展:基于企业异质性和不完全契约的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08(7).

[3] 赵伟,赵金亮,韩媛媛.异质性、沉没成本与中国企业出口决定: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1(5).

[4] 金祥荣,刘振兴,于蔚.企业出口之动态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2001-2007[J].经济学(季刊),2012(3).

[5] 赵永亮,朱英杰.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与经验研究:综述[J].经济学家,2011(9).

[6] 杨震宁,刘雯雯,王以华.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边缘化风险与规避[J].中国软科学,2008(10).

[责任编辑:庞林]

第二,企业应充分评估成本收益预算,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方式。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来看,成本评估是一个企业选择是否“走出去”和怎样“走出去”的重点。企业无论是选择出口还是对外投资,其所获得的利润必须超出固定成本、进入成本等,否则将被国际市场所排斥。因企业在面对不确定市场、不确定环境、不确定风险的前提下,更应详细调研,事先对获取信息、建立海外市场渠道、运输配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等成本进行估算。企业在对自己已有生产率的基础上对收益进行详细评估,通过综合考察提出走国际化路线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更倾向获得高利润的对外投资,因此企业逐渐会减少出口,增加对外投资额度。但不容忽视的是,对外投资可获得比贸易更多的利润,却也面临着承担更多的成本。因此在投资前期,做好投资项目评估研究,充分考虑项目可行性,选择最恰当的时机进行投资实施。

第三,企业在决定“走出去”之前,应充分估计潜在风险。一个企业对风险的预估以及承受能力决定了它在外国市场上的投资规模与投资进程。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最大,其不仅包括了决策风险、政治风险,还有汇率风险、经营风险等。若没有综合考虑,一旦失败则会损失高额费用。所以企业建立良好的风险预警机制十分重要,可先根据境外投资风险类型的表现对各类风险进行监测,其风险监测方案应考虑到汇率变化、国外市场变化等各种情况,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对于边缘化风险来说,可以从一些成功规避风险的企业来获得经验,例如主动抓住核心业务、设置有效组织结构和公司内部管理机制,以及资产重组,调整资金或股本结构,掌握公司实际控制权等,避免边缘化风险的发生。总的来说,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能力,对风险进行充分评估、追踪、预警,企业才能挺直腰板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 陈丽丽.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动向:基于异质企业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3).

[2] 唐铁球,汪斌.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的新发展:基于企业异质性和不完全契约的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08(7).

[3] 赵伟,赵金亮,韩媛媛.异质性、沉没成本与中国企业出口决定: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1(5).

[4] 金祥荣,刘振兴,于蔚.企业出口之动态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2001-2007[J].经济学(季刊),2012(3).

[5] 赵永亮,朱英杰.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与经验研究:综述[J].经济学家,2011(9).

[6] 杨震宁,刘雯雯,王以华.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边缘化风险与规避[J].中国软科学,2008(10).

[责任编辑:庞林]

猜你喜欢
生产率走出去风险
教育人力资本与社会保障“增长陷阱”的跨越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