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意义

2014-09-19 19:27王忠豪
北方经贸 2014年7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

王忠豪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而随着长江经济带的提出,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战略进入新的阶段。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作为比肩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级战略,其中蕴含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不容小觑。通过分析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厘清发展思路,提出更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产业升级;区域协调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97-01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9个省2个直辖市。长江经济带依托黄金水道,贯穿我国沿海和内陆,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连接着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承东启西,通江达海。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战略意义。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城市密集,市场广阔,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几十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

一、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我国内陆地区的开放

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只有扩大开放、融入全球经济,才能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扩大内陆地区的开放,才能实现经济的全面开放。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这一黄金水道,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并且直达海洋,因此建设长江经济带能够使中西部地区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的进行资源交换,同时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推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对外贸易,有利于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我国的外需不断得到加强,然而内需却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失衡加大了我国对国外经济的依赖性。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高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同时还会加大国际间经济与政治的摩擦,所以失衡的内外需求结构亟须纠正。建设长江经济带一方面能够加大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当中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会增加消费需求。因而建设长江经济带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减轻我国经济结构的内外失衡,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三、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建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措施来推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沿海地区凭借着优越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条件发展了起来。我国东部沿海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另外建设中的还有辽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经济带等。然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却落后了。长江经济带贯穿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连接着长三角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正在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成渝经济区是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经济区,而长三角经济区是我国规模最大、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协调发展,缩小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将深刻地改变我国经济的区域格局。

四、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要求。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面临着产业高度化、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升级、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型的任务: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密集,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我国亟需协调发展东西部的产业体系。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助于我国东中西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可以将一些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不仅能够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进而实现东中西部的经济协调发展。

五、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建设统一的市场体系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总的来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活力;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我国绝大多数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已基本上通过市场进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环节,资源配置违背价值规律要求导致资源低效配置乃至严重浪费的现象还十分普遍。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量较为强大。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各种行政壁垒,推动相关各省份的协调合作,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经济活力。同时,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玉芳,罗余红.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0(2).

[2] 俞荣根,罗锐华.建设长江经济带 促进西部大开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3] 彭佳佳,邱飞.长江经济带四大城市群集聚情况考察[J].经济视角(下),2010(3).

[责任编辑:庞林]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
我国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