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的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生态化模式研究

2014-09-19 21:14薛金祥
北方经贸 2014年7期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人才培养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于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务外语专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种需要。“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生态化模式”是在此环境下的探索。该模式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原则,在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之上,研究课程生态、专业生态、师资生态和管理生态,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方法,争取实现学生生态主体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种模式有助于商务外语人才培养,为区域、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商务外语人才。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生态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50-02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社会对于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以商务英语为例,截止到2012年已有62家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中国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1]

目前我国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的针对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理论的指导,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造成专业发展的不科学、不平衡和资源浪费,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2]因此,当前我国急需一种普遍适用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商务外语人才培养。作为理论上的尝试,本文探讨用生态学理论指导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的现实性和价值,研究建立“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生态化模式”的路径和方法。

二、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理论最初是用于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3]并逐渐被应用于教育问题研究。最初国外研究的重点是教育与环境的关系,后逐渐侧重于研究微观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因子生态学、宏观教育生态学。[4]教育生态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研究多以教育整体为对象,以教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研究界面。进入21世纪,随着生态思想的普及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关于高等教育的生态学研究显著增多,从教育的宏观研究,如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学校制度等到微观研究,如课堂教学、课程等都有涉及,研究的也比较深入。

然而国内外研究者都没有系统地应用生态学理论来研究商务人才培养问题。笔者认为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可用于指导商务外语人才培养。从生态学的视角来说,人才培养就是从学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学生的发展,认识环境因子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的过程。用生态学研究人才培养,就是将生态学作为一种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生态的概念、理论、观点、原则和学科解释,从个体、群体、群落、生态系统多个层面,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规律、条件、途径和方法。[5]

三、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生态化模式的研究要素

(一)研究层次

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生态学视角下的研究可从四个层次开展,即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个体层次上,关注于环境因子对有机体的作用机理以及环境因子的变动所引起的有机体的变化;种群层次上,关注的是种群对于环境的反应;群落层次上,关注于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研究视角主要投射在环境变动与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之间的机制;生态系统层次上,关注的是生态系统内部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食物网和营养物的循环等。[6]当前研究者普遍将生态系统作为研究主体,从整体上探讨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其他三个层次具有同等的价值。由于商务外语人才培养工作涉及到宏观和微观各个方面的工作,因而研究必须要从这四个层次入手。

(二)研究尺度

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总是围绕着学生这一特定的主体,生态因子的作用也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之上的。因此,不同的生态环境必然地就成为了人才培养的研究尺度。环境是学生主体之外的学校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全部要素总和。在环境要素中,对学生发展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要素,称之为人才培养的生态因子。

1.人才培养生态环境

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生态环境是一个复合生态环境,它是指围绕生态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各种因素。[7]人才培养生态中学生是当然的生态主体,其他因素都纳入环境之中,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发展。

环境总是相对于一个主体而言的,站在不同主体的立场,环境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课堂环境、专业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为纵向尺度,探讨环境因子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

2.人才培养的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就是其生态环境,其中对人才培养起作用的因素就是生态因子。按生态因子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社会因子、学校因子和家庭因子。生态因子的作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们表现着共同的基本特征,遵循着统一的作用定律。生态因子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对人才培养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有的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因子就是主导因子。任何因子都可能成为主导因子,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主导因子会发生变化。生态因子不能相互替代,任何生态因子的缺失都会对生物产生致死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可以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而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如图书资料等教学条件是影响人才培养的生态因子,但在条件缺乏的时候,教师的高水平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陷。在不同的阶段,作用于学生发展的生态因子或其强度是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8]

(三)研究对象

教学条件、教学资源、课程、师资、专业环境、规章制度等显性环境因子与校风教风学风、教育思想观念等隐性环境因子,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生态因子。其中,课程生态、师资生态、专业生态和管理生态是核心生态因子,也是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研究对象。

1.课程生态

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单元,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性质及其结构的合理性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9]因此课程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元素。商务外语课程应建立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群、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群、跨文化交际课程群和人文素养课程群等四个课程种群。在商务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以“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与个人即课程”的生态观为指导,将个体生态、群体生态与教育环境有机结合,在摆脱局部生态效应的影响,变限制因子为非限制因子的基础之上,处理好商务知识与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文素养与专业素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等六对生态关系,建设和谐互助的课程群落关系,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课程体系生态模式,以培养出适应专业及相关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实现教育生态的平衡和良性循环提供保证。[10]

2.师资生态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共生关系。教师群体的结构和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既要将教师作为一个“生物种”来看待,又要将教师看作是一个种群,用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的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探讨教师个体和教师队伍的结构状态,分析教师迁移和群落演替规律。

3.专业生态

专业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而一个学校的专业体系就是专业种群的集合,具有群落的特征。因此,要从种群和群落的视角,来看待专业内部的竞争和专业群落的演化发展。专业生态位、专业规模与环境容纳量、专业内外的竞争及协同进化、专业群落结构与演替、专业多样性等。

4.管理生态

管理制度是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行为发生的依据,具有规范、导向、激励与约束作用,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教学过程和结果公正公平的保证。[10]管理者必须考虑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学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多层面、多角度探讨学生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规律性,为优化环境条件、调控环境资源、协调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内外关系、营造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和方法。

(四)研究方法

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研究需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应先以区域性研究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区域内商务外语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位,内外部生态系统和影响人才培养的生态因子。如在黑龙江省,必须要根据八大经济区,即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和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的发展需求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商务外语人才,这样才能以区域经济为本,满足更宽广的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四、结语

生态化模式下的商务外语人才培养,不仅要关注个体的发展,还要关注群体、群落的内在结构、作用和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发展及其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发展所处的生态环境的状态和演化;不仅要关注学生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要关注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校内各种因子的影响,还要关注社会环境的作用。

为更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区域内高校可以共享、优化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专业强点互补化,课程资源共享化,教师资源流动化,科研项目联合化,就业信息互助化”的教育教学资源生态平台,节约资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将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无限的人才培养之中去。

参考文献:

[1] 王立非.商务英语跨学科研究新进展[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2] 薛金祥.生态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63-165.

[3] A.麦肯齐,A.S.鲍尔,S.R.弗迪著.生态学(中译本第二版)[M].孙儒泳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 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上海:华中科技大学,2010.

[6] 孙儒泳,李庆芬.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 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8]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 刘志鹏,别敦荣,等.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编写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1]刘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2007(7):3-7.

[责任编辑:方晓]

猜你喜欢
经济全球化人才培养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