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江湖

2014-09-19 20:35
全国新书目 2014年7期
关键词:楚怀王屈原文人

本书的四十篇作品是李国文近年创作特色的代表作。作品以历代著名文人的命运遭际,才华成就,时代影响为撰写对象,以独到的眼光分析描写中国文人的生存状态。神游千古,放眼时代,慷慨陈词,笔耕学问。

从战国时的屈原起,到清末民初的王国维止,三千年来,中国文人,凡成功者,无一不累:大者,为濒于灭亡的国家累,为沦为蛮荒的土地累,为遭灾受难的百姓累,为文化赓续的前景累;小者,为名累,为利累,为奔走经营出人头地累,为压倒别人无所不用其极累。于是,文坛像江湖一样,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沉浮泅游,变化多端,喜剧悲剧,多彩多姿。

在中国非正常死亡的文人名单上,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屈原。可有史以来,文人能够享受到将其忌辰列为全国性节日,全民为之年年纪念,获此殊荣者,只有屈原。中国老百姓对于文人的敬重,以此为最,这也说明中国文化传统精神之根深蒂固,之历史久远。也许某一个朝代,某一段岁月,灭绝文化的沙尘暴,会刮得乌天黑日,万马俱瘖,然而,值得我们为之额手称庆的,中国文化生命力之顽强,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即使书焚尽,儒坑尽,即使四旧皆除尽,然而,云消雾散,霁天空阔,春风润泽,万物复甦,依旧是朗朗乾坤,文化中华。到了端阳这天,高悬艾叶,遍洒雄黄,龙舟竞渡,米粽飘香。这就是中国文人的厉害了,死了,还活着。而且活得会比所有皇帝加在一起的年纪更长久。皇帝,总是要去他妈的,但是屈原,中国人都记得住。 “屈原,名平,楚之同姓也。”这是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的第一句。所谓“楚之同姓”,因为他和楚王一样,原先都姓芈。这个稀见字读(mi),字典上的解释为“羊的叫声”和“姓氏”。芈姓,熊氏,后来改为昭、屈、景三姓,为楚国三大族。管理这三姓事务的官,就是三闾大夫。屈原被免掉左徒以后,一直到死,担任着这个类似清朝宗人府的长官。第一,绝对的闲差,第二,绝对的清水衙门,这使出身于贵族门第,担任过政府要职,操作过国家大事的屈原,有点郁闷。文人分两种,一种得意,一种不得意。得意者,怕郁闷,不得意者,也就无所谓郁闷了。屈原相当得意过,所以感到相当郁闷。其实,“左徒”,不过是谏议国政的高官而已,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类似于现在的纪监委。但屈原的实际权力还要更大一点,国事,外交一身挑,做到类似美国国务卿那样重要的职务,能起到左右楚怀王的作用。所以,为左徒时的屈原,很牛,很陡。那时,楚国的都城在郢(今湖北江陵),城不大,人不多,前护后拥的屈原,出现在街头,这个既风流,又潇洒,领导时代潮流的明星人物,很引人瞩目。何况他是一个如兰似芷,洁身自好的男子汉呢!连楚怀王都十分欣赏他的风度和气派。后来,诗人碰上了小人,最大的小人就是这个楚怀王了,不幸也就随之而来,左徒免了,去做三闾大夫,失落是当然的。任何人,再有涵养,再有胸怀,都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降职遭遇,比降职更糟的是冷落。昨天还门庭若市,今天就门可罗雀。屈原是诗人,诗人的感情本来要比常人丰富,而真正的诗人,不是那种写顺口溜,写大白话,写标语口号的“伪”诗人,那澎湃的,洋溢的,泛滥的,汹涌的感情,更是不可抑制,唯其难以忍受这种云泥之分的冷热,天渊之别的跌宕,感到受不了,是可想而知的事,写出不朽之作《离骚》,抒发满腔悲愤,也是可以理解的。司马迁说:“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太史公本人也是经历过由沸点到冰点的人生体验,对于碧落黄泉式的命运安排,有过极深刻的体会,一个“怨”字,正好说到了点子上。

猜你喜欢
楚怀王屈原文人
楚怀王贪小失大
“剪碎”与“凑成”
屈原之死
楚怀王:我也曾雄才大略
屈原送米
端午节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屈原的身份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