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的人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

2014-09-21 06:23周易
公务员文萃 2014年7期
关键词:酒桌酒局李亮

周易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历史传说中不乏与酒有关的佳话。但当下,酒桌呈现出很多不良风气,入此局者深受其害,却又难以脱身。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0.9万多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5.7%的受访者每月要参加三个及三个以上的酒局,84%的人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

35.7%的受访者每月要参加三个及

三个以上酒局

李亮(化名)在某国企做项目经理助理,经常需要跟随领导到各地下属子公司谈工作。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已经连续三天参加了三个酒局。

赵先生是河北省某县的一名基层干部。他告诉记者,虽然上级三令五申禁止公务接待喝酒,但是他们接待上级仍少不了要摆酒席。“其实很多人不愿意喝酒,但是不摆宴席又担心上级有意见。”他表示,一些爱端架子的领导,喝过酒以后,容易和下级变得热情亲近一些,显得不那么尴尬。

调查显示,朋友聚会是受访者最常喝酒的场合(40.8%),其他依次是:家庭聚餐(12.7%)、公务接待(12.6%)、托人办事(11.0%)和商务洽谈(8.6%)。

在喝酒的频率上,20.1%的受访者每月要参加一到两个酒局,35.7%的受访者每月要参加三个及三个以上酒局,几乎不参加酒局的受访者占26.8%。从不喝酒的受访者仅占11.0%。

37.4%的受访者喝酒的原因是身不由己;29.9%的受访者认为喝酒是为了活跃气氛,打开话题;13.7%的受访者认为喝酒是为了联络感情;10.5%的受访者认为喝酒是为不好启齿的目的做铺垫;5.7%的受访者认为喝酒是为了表达诚意。

84%的受访者直言反感当下的

酒桌文化

80后的向华是一名工程设计师,他坦言自己不是一个能喝酒的人,对酒桌应酬也不在行。“和朋友一起吃饭时,大部分人都喝得情绪高涨,大家借着酒劲儿或逢迎别人或吹嘘自己,称兄道弟。我常常因为融不进去感到不知所措。”向华说,大家私下聊天时,有很多朋友一边表示自己不喜欢酒桌的气氛,一边又会嘲笑不善于酒桌应酬的人,这让他很反感。

调查中,84.0%受访者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其中74.9%受访者表示非常反感。

具体而言,受访者眼中三大酒桌不良习气分别是:劝酒(31.2%)、拼酒(22.8%)与逢迎吹嘘(13.5%)。其他不良习气还包括:炮制不必要的酒桌潜规则(9.9%)、以酒桌表现精明作为评价别人的标准(8.8%)、借酒劲肆意发泄个人情绪(7.2%)、追求高价酒(4.2%)等。

《小酒桌》《酒杯里的中国》作者李冬认为:“酒桌是一个舞台,酒桌上的行为常常被看做礼仪和个人性情的体现,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有的人摆酒喝酒动机不良,敬酒劝酒目的不纯,让中国酒桌呈现出世俗化、功利化的倾向。”李冬指出,酒文化里存在一些糟粕:通过酒桌审视别人,把喝酒不豪爽与办事、交朋友不实在画等号,借此强行劝酒;酒桌上,把情面、私交与公事混在一起,借敬酒增加他人心理负担。同时,公务接待喝酒常常都有利益关系,与“官本位”的价值观密切相连。

酒桌文化和酒文化不能画等号

由于经常去外地出差,李亮对于各地喝酒的规矩礼仪颇为了解。“在山东,一般情况下,接待方代表和我们的代表都要分别先敬在座者三杯酒,然后每个人要跟在座的人逐一敬酒。”李亮说,他一喝酒就容易脸红,却被看做是能喝酒的标准,更常常成为别人劝自己喝酒的理由。医学专家告诫说:“其实,喝酒脸红的人过量饮酒所受的伤害更大。”

赵先生说,公务接待不喝酒,其实对于大多数基层干部来说是一种解脱,避免劳神伤身。现在为了逃掉一个酒局,他要绞尽脑汁想出各种理由。

在李冬看来,酒桌文化和酒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国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也喝爱酒,并借着醉意写下了千古佳句,所以喝酒不是原罪。要想驱逐酒桌上的世俗、功利之风,就要在酒桌上拾起文明、礼仪和理智。尤其是国家公务人员,在喝酒的问题上要特别注意。

(摘自《时代邮刊》)

猜你喜欢
酒桌酒局李亮
在酒桌圈子里,你会哈酒吗
改天请你喝酒
好心人的愤怒
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碰杯
“禁酒令”传递温情关爱
中国商业酒局全攻略
长安酒局,终将酿成珍贵回忆
必修1复习测试题一
酒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