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思考

2014-09-21 03:19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河道景观生态

(北京市门头沟水务局, 北京 102300)

对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思考

孙丹丹

(北京市门头沟水务局, 北京 102300)

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河及其支流河道的治理工程为例,分析了旧河道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道治理建设的新思路,并介绍了这些新思路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城市河道; 治理标准; 生态

1 前 言

北京地处海河水系中上游,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三大河系贯穿全境。为了扭转历史上京城“旱涝交替,十年九灾”的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进行了河道整治,整治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20世纪50~60年代,对城市和郊区的河湖水系只进行了初步治理,标准偏低;20世纪70~80年代,对河道进行大规模整治,提高了部分河道的防洪标准;进入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在城市河段河道治理中,以生态护岸和沿河景观工程建设为切入点,逐步摸索尝试人水和谐的河道治理新模式。

2 旧河道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旧的河道治理模式中,因过分强调“工程治理论”,不能很好地尊重河流的自然规律和价值,在保障防洪抗旱的同时,水系污染、河道断流、河流自然特征消失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相继出现,给河流生态环境结构、功能带来严重损伤[2]。北京在城市河道治理进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见表1所述。

表1 北京市旧河道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续表

3 河道治理建设新思路

20世纪80年代末,瑞士、德国等国家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自然型护堤”技术[3],即放弃单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改用无混凝土或在外覆土植被的自然型河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在内的许多国家逐渐认识到将河道“渠化、人工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将河道在逐渐回归自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这些国家纷纷拆除以前人工河床上的硬质材料,恢复了河道水岸边植物群落与河畔绿化景观。据有关资料显示,欧洲的melk流域经过“近自然治理”后,鱼类数量和生物量提高到治理前的近3倍。在城市河道治理的历史进程中,北京市政府和居民也逐渐认识到,河道治理的整体方向应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等多因素考虑,以环境生态建设为中心,在城市河道规划观念、河道施工技术、管理模式上创新,维护河道自然功能,恢复河流的生命力和自净能力,实现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

3.1 确保城市河道空间规划到位

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明确划分河道用地,不得侵占河道及周边土地,不得随意占用和填埋沟渠河道,紧抓郊区大面积的棚户区改造时机,有计划地恢复历史上被占用或填埋的河道用地。下图表述了恢复河道空间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恢复城市河道空间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图

3.2 引入“以人为本”的河道治理理念

当今城市河道治理,除了减轻或避免水灾对人类和生产活动造成的损害外,要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亲河近水的人文需求,河道治理应以生态、安全、开放、舒适为原则,实现河道治理与人类、生物及周围的环境和谐。表2中表述了河道治理的新思路。

表2 河道治理模式中的新思路

4 新思路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门头沟区水系主要由永定河及其支流构成。永定河流经门头沟102km,其中山峡段长92km,城市段长10km;清水河为境内最长支流,全长28km;门城地区有城子沟、黑河沟、中门寺沟、冯村沟和西峰寺沟等5条一级支沟,长度分别为2~10km不等。根据自然水系分布情况,门头沟区围绕 “一带、两线、四点”的空间发展布局,以实现滨水宜居山城为目标,明确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着重景观、传承文化、各具特色”的河道治理思路,构建了“一湖五水、百里画廊”的门头沟水景观格局。

4.1 实施河道生态建设

打造绿水山城“百里画廊”,对永定河山峡段进行生态修复。在河床减渗方面,以优化配置水资源为切入点,注重河道蓄水与地下水补给并举,充分利用减渗专利技术,确保了主河道蓄水,修复河床,形成湿地150万km2;在美化绿化方面,以本土植物、水生植物为主,点辍种植花灌木,实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修复河岸,美化绿化面积100万km2;在河道护岸方面,采用了三维柔性边坡、生态袋、柳条等二十余种方式建设生态护岸,恢复了河道原有生态系统;在水源配置方面,采取再生水、雨洪水、矿井水和地表水多水联调的配水方式,优化配置水资源。治理后的永定河流域,呈现出湖溪相连、碧波荡漾的城市水景观。

4.2 打造城市水系景观

开展“一湖五水联动”的水系景观建设,将“京西矿区”成功转型为“生态涵养区”。“一湖”暨门城湖工程,是山区河道向城市河道过渡的连接段。通过河道减渗、闸坝跌水、美化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对永定河城市段5.24km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实现“湖溪相连、岛屿相间、直曲相融、开合有序、流水有声”的景观效果。“五水”暨门城5条沟道水系景观建设,秉承生态优先、传承文化的治理理念,建设5条人水和谐、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河道,打造特色宜居山城。其中,城子沟治理结合当地铁路运输业历史,建设以铁路文化为主题的水环境;黑河沟治理充分挖掘门头沟上百年的采煤史,采用浮雕等形式展现区煤炭文化的历史演变,展示采煤特色文化;中门寺沟治理以深潭、浅潭、溪流和大水面相结合的水体景观营造滨河亲水空间,为居民提供亲水休闲娱乐场所;冯村沟治理挖掘独具特色的“定都文化”打造集文化、生态、景观为一体的长安街西延线末端滨水特色开放景观带;西峰寺沟的治理紧紧围绕潭柘寺、戒台寺等皇家寺庙文化和古桥、古道等古建筑文化,打造门城南部的生态屏障和文化长廊,使其成为都市休闲服务型沟域经济典范。

4.3 保护流域生态功能

科学开展河道治理,通过开源与节流共举,利用与保护并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施污水治理,控制点源污染,将污水治理与河道治理并重发展,改善河道水质。加强综合整治,改善沿岸环境,通过开展打击盗采、拆除违章建筑、清运垃圾渣土、土地整理、两岸绿化美化等措施加强综合整治,防止侵占河道、人为污染,优化生态走廊环境。实现科学管护,形成长效机制,成立门头沟区河湖管护中心,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河道管护工作的日常化和专业化,达到水体净化、岸坡绿化、环境美化。

4.4 构建水生态安全体系

挖掘、保护山区水环境资源,改善河道及周边环境,保障生态水安全, 切实把“活水工程”和“净水工程”统一为一体。从源头治理,落实水源保护,实现生态涵养,为永定河流域生态治理打下重要基础。在建设工程的同时,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要求,注重与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积极运用实用的科技创新手段,扶持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探索构建了水生态安全体系,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永定河一级支沟经过治理,有效控制了源头污染,实现了清水出沟;小流域环境得到改善,沟道得到梳理,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提升了农产品价值,拉动了区域的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的发展;扩大了项目区群众就业率,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形成了多元化市场,促进了区域社会稳定,加速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据粗略估算,治理后,全区增加林木蓄积量689m3、粮食产量57.96万kg、果品49.18万kg。

4.5 营造水文化旅游经济

立足区域功能定位,以沟道河道治理为根本,推动沟域经济发展,培育水岸经济体系。加大基础产业建设,打造休闲农业。改善低效土地,撂荒地,实施修整梯田,建设田间路网,配套水利设施,种植经济林、经济作物,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提高果品产量,发展大规模、高标准、高产出经济果园;丰富园区功能,形成集旅游、休闲、采摘、文化为一体的多产业发展模式。配套服务设施,营造旅游文化产业。加强流域开发建设,合理利用流域内水土自然资源,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挖掘历史文化优势,打造矿山文化、古村文化、古道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开发原始次生林旅游、自然氧吧游、农家餐饮游,实现流域大经济与庭院小经济结合,自然经济与人文经济结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刺激区域经济复苏,实现百姓自主经营。沟道水系景观化,培育亲水经济。结合流域治理工程,梳理沟道,修复沟道自然形态,恢复水系生态系统,开发以亲水游为中心的休闲旅游经济。

4.6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工程中落实“近自然治理”措施,注重挖掘山区特色,做到修复自然、融于自然,发展自然生态河道治理;从工程技术上,引进生态砂基透水砖、高承载地坪、缝隙式集雨沟、PP模块蓄水池等滤水、集水、蓄水、护水新材料。从科学研究上,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不同土地利用下面源污染规律试验研究”等二十多项科学试验。从数字化建设上,形成了集项目规划、设计、管理为一体的应用信息系统,为门头沟区河道综合治理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5 结论及建议

结合门头沟河道治理工程新理念的实践应用,北京在未来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应当实现以下3个转变:

a. 吸收先进治理理念,实现多目标治理方式。全面统筹,系统规划,实现河道功能多样化,兼顾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带动城市的生产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b. 实现“传统水务向现代水务转变,农村水务向城市水务转变”,围绕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秉承回归自然的治理理念,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河道生态功能为根本,指导各项生态工程。

c. 在城市河道管理方式上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在河道综合治理和日常管护中,应当确立居民作为河流规划、治理、管理的主体地位,形成多部门协作管理,居民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城市河道管理模式。◆

1 杨毅.河流治理新理念与实践应用[J].北京水利,2005(2):47-48.

2 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的思考[J].水科学进展,2002(3):377-382.

3 刘晓涛.城市河流治理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规划设计,2001(3):28-33.

Thinking on Urban River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SUN Dan-dan

(BeijingMentougouWaterAuthority,Beijing102300,China)

Governance projects of Beijing Mentougou District Yongding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are adopted as example in the paper. Problems existing in river governance mode are analyzed. New concepts of river governance and construction are proposed. Application methods of these new concepts in river governance projects are introduced.

urban river; governance standards; ecology

TV212.5

A

1005-4774(2014)06-0054-03

猜你喜欢
河道景观生态
景观别墅
“生态养生”娱晚年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