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雨打芭蕉”壶的艺术与造型

2014-09-21 02:32尹荷芳
佛山陶瓷 2014年6期
关键词:自然紫砂壶意境

尹荷芳

摘 要:紫砂的世界,就犹如这雨打芭蕉的之景,充满着韵味,令人爱不释手。紫砂艺术,妙不可言,它不仅能表现出大自然的魅力,更能表现常人无法寻找到、无法感受到的诗意之境,可谓艺术的极高境界。

关键词:紫砂壶;雨打芭蕉;意境;自然

1 前言

身如飘萍的李清照,处异乡而忆往昔,见那雨打芭蕉不免几分清愁,“窗前谁种芭蕉树?”“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惹凄凉悲音浸上心头。关汉卿的《大德歌》带着那么几分怜人的哀愁,“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这是。李煜慨叹河山,怅心中悲痛落思愁直下纸端,一曲“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携相思之愁绵延数载。宜兴才子蒋捷则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的感慨,那年年又绿的芭蕉或许才是世间恒久的使者。吴文英更是直言,“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可见,自古诗人情爱芭蕉,细雨点染,更添余情。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雨打芭蕉是一首广东音乐早期出现的佳作。据相传是何柳堂作曲,但尚未证实。乐谱初见于1917年左右丘鹤祷编著的《弦歌必读》,后经潘永璋执笔整理。乐曲表现的内容据陈俊英解题说:“广东古曲之一,描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

雨打芭蕉,虽说是平常之景,却别有一番滋味,只有有心只能才能感觉到其中的韵味。小雨淅淅沥沥,滴落在芭蕉叶上,韵韵有声。蕉叶逐渐舒展,仿佛绿扇相迎。心愁之人,看那包裹的蕉心,只道是万千愁绪化一处,舒展也不益。而相思之人,触此景,闻雨声,心中涟漪荡漾,情意绵绵。这盛满水的叶子,载着情思,透着绿意,道是无情却有情!

紫砂的世界,就犹如这雨打芭蕉的之景,充满着韵味,令人爱不释手。紫砂艺术,妙不可言,它不仅能表现出大自然的魅力,更能表现常人无法寻找到、无法感受到的诗意之境,可谓艺术的极高境界。

2 “雨打芭蕉”壶的艺术与造型

《雨打芭蕉》壶,笔者认为是自己心目中的意境最美的壶。纵观此壶,首先映入眼帘并为之吸引之处在于壶嘴和壶把的个性设计和别具一格。彩砂铺饰的壶嘴、壶把,加上泥色的点缀,似一缕花香,沁人心扉。放眼望去,它又好似涌浪,翻滚向前;又似卷云,逐渐舒展,又或许它只是大海中的一枚海螺,倾听大海的声音。壶钮的颜色与壶嘴、壶把相同,搭配自然,交相辉映。雨滴似的壶钮,坠落而下,滴打在芭蕉叶上,泛起涟漪,而又自(下接第59页)成壶盖,浑然天成,意境尽出。此时此景,屏息一番,仿佛耳边一片宁静,唯一能听到的声音就是一滴雨水敲击蕉叶的声音,世界为之静止,心境同样宁静,自然而又清新。此时的蕉叶也貌似喝足了水分,叶脉疏起,叶柄弯曲,乍一看,竟形成了隆起的壶嘴和别致的壶把,好生奇妙!曲线和弧度的设计为巧夺天工,自然和谐,仿佛是大自然的产物。壶身的纹路就是芭蕉叶的叶脉,自然的感觉真是一言难尽。这无疑是一幅扣人心弦的自然画卷,醉了心意,也醉了艺术家触景生情的才情。

《雨打芭蕉》壶,那么的富有韵味、那么的精巧有致。它的色彩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存五彩锦砂的神奇效果中,将朴实清新演绎的淋漓精致,雨打芭蕉淅沥活泼,极富南国情趣,正应了这雨打芭蕉乐曲中的情境。

3 结语

一把壶,拥有一世界。一把壶,风情万种。壶,有容乃大,融于万千。任何一种意境、一幅美景、一丝感悟,都能融于这虽小但却不小的紫砂壶中。紫砂艺人巧夺天工、独具匠心。我们在赞美紫砂壶绝妙的同时,也是在赞美这些兢兢业业的制壶人。没有他们的辛劳付出和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我们也欣赏不到这么美丽的艺术品,感受这么美妙的自然意境。因此,在欣赏一把令你心中澎湃的紫砂壶时,我们不要忘了,应该感谢这把壶的作者。是他们的技艺、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心血令我们感悟到了大自然的壮丽、生活的美好、艺术的高尚。

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然紫砂壶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