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偷懒”的语文老师

2014-09-22 08:09项正文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9期
关键词:布置辅导学会

项正文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仍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老师太辛苦。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文难批,批得头昏眼花,学生对批语懒得看一眼;一学期语文课数量可观,学生能力却长进不大……笔者认为这是老师太“勤快”而使学生太“懒惰”造成的。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偷懒”,要给学生“勤快”的机会,做个“偷懒”的语文老师。

怎样做个“偷懒”的语文老师呢?即课上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能辩的让学生辩,能讲的让学生讲,能想的让学生想,能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老师画龙点睛,适当引导就可以了。学生学好了,语文老师就轻松了。所以,语文老师要学会解放自己,学会“偷懒”,不要把所有的问题和答案都去告诉学生,要在教学中做到少而精,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这样,教学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才符合新课标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

一、上课“偷懒”

语文课堂中,老师要从以前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中退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老师要遵循“学生能解决的不讲,学生懂了的不讲,学生不能解决的由同学之间互相解决,同学之间不能解决的由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解决”的学习流程,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会学乐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如教学《琵琶行》,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轮流上台导入课文、讲解作者、题目、朗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叙述课文内容、归纳写作特点等,老师只在一些细节上稍微点拨就可以。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就体现出来了。同时,老师适时引导:“同学们,只要你们仔细阅读古诗词,就会惊喜地发现里面有好多描写月亮的句子。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也有助于感受月亮的魅力。分男女生举行一次‘赏月赛诗会怎么样?”学生一致同意。课后,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在后来的课堂上,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出来,气氛非常热烈。课前课中课后,老师“懒惰”,为学生“勤快”奠定了基础,教学效果很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二、布置作业“偷懒”

一般来说,语文老师上完一节课,多多少少都会布置一些作业,这是教学常规。但如果每次都让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老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布置得很好。因此,在布置作业上,语文老师要学会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如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通过筛选、重组等方法,给全班学生布置作业,并督促完成。这样,作业就有针对性,又结合学生实际,学生易于完成,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教学《故都的秋》,课文上完后,笔者让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给全班学生布置作业。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思考后,布置了以下作业题:①你最喜欢这篇文章的哪些句子?为什么?②你观赏到秋天的景象是怎样的?③你印象中的秋景与这篇文章是否相似?④你能不能以“秋天”为题写一文章?⑤把你找到的秋天的文章与课文进行比较等。任选两题作业。这是学生给学生自己布置的作业,学生可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这几道作业题,结合课文,设计得好。布置作业的学生要求:能用自己语言描绘秋天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自己眼中秋天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秋天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最后,学生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语言绘声绘色描绘的,有用画的方式画出图画的,有同学到前面表演秋天这个季节的感受的,也有同学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外收集的精美图片和资料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也不一样。老师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各方面的自由选择,这是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和学习方式的体现,为老师“偷懒”学生“勤快”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张扬了学生的学习个性。

三、批改作业“偷懒”

当语文老师累。因为语文学科内容庞杂,课外延伸无边无际。字、词、句、段、章、名著、诗词、文言文、周记、每课预习笔记、每天练字、试卷、日记、加上一学期不少于六次的大作文以及课外古典诗词的背诵默写巩固,如同几座大山,压得语文老师抬不起头,直不起腰。所以,语文老师学会“偷懒”,就可以放松自己。

如课文背诵让组长检查,老师只是抽查过问;周记交上来后,分发让组与组之间相互批阅,组长做好未交学生名单登记;练字让同桌之间交换批改;课外作业让学习委员收齐交上来后,老师分发给学习委员、学科代表和班委轮流批阅或是班上同学轮流批阅。这样,老师就觉得不累,就会从繁琐的语文教学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了。

又如作文批改,让老师全批全改太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作文批改中学会“偷懒”,放手发动学生批改(自改、轮流改、互改)。老师在自批基础上,强化学生批改。老师只要在批改前列出批改要求,让学生批改就行了。如找出用错的字词;找出病句;圈画写得精彩的句子或片段;围绕中心选材是否典型;看组材是否衔接得好;开头、结尾有何特色;中心是否突出;书写是否整洁;写评语,写上优点和不足之处。可以组与组之间互批,也可以班与班之间互批。或是老师随意抽起几篇,让几个学生上讲台读,其他学生听,读完后让全体学生轮流起来说此文的优缺点。这样批改作文,就会从繁琐的批改中走出来,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

四、辅导学生“偷懒”

一个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是不同的。由于学生语文水平层次不同,老师辅导学生往往会出现辅导这个丢了那个,忙个不停,收效甚微。因此,语文老师要学会把学生分层分组,交给班上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辅导,缩小辅导面。在辅导中,由于班上成绩好的学生,对被辅导的学生比老师了解,辅导起来更有针对性,他们能想到老师想不到的辅导方法,辅导效果远比老师辅导得好。这样,被辅导的学生对成绩有助于提高,辅导的学生对知识有助于巩固,对自身各种能力也得到锻炼,是一种互利的关系。所以,语文老师辅导学生时,也要学会“偷懒”,学会解放自己,锻炼学生的能力。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该讲的言简意赅地讲,可讲可不讲的坚决不讲,尽量把更多的“讲”的时间变成学生“自读”“自学”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勤快”去。成功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都应多“偷懒”,学会巧干,学会用心干,把空间还给学生。语文老师学会“偷懒”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高超的技能,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境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艺术。陆世仪说过这样的话:“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新课改条件下,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就要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勤快的老师培养懒惰的学生”。所以,语文老师要学会“偷懒”,培养勤于动脑动口动手的学生。

(本文系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边疆民族地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CTF2088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麻栗坡县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布置辅导学会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特别号都有了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