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身后二十米

2014-09-22 18:08郝金红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4年27期
关键词:院门伤疤山路

郝金红

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两个大男人,不就是走山路吗,有啥怕的?

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挺起胸脯,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小栓已在村口等我。我望着外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害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你怕不怕?”我问小栓。“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人呢。”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我们出发了。黑漆漆的夜,天边悬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偶尔有一两声动物的嚎叫传来,尖锐而凄厉。我和小栓不禁加快了脚步,只想尽快走完这段低凹不平又特别漫长的山路。

“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阵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

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但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

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父亲显得特别兴奋,他邀我下河去洗澡,我这次没有拒绝。当父亲脱下长裤的一刻,我瞥见他的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像一只黝黑的壁虎伏在腿上,特别的刺眼。“爹,你的腿啥时弄伤的?”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刺的,没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父亲说得那样自然,我信了。

但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到了父亲的那个伤疤:“你爹一天早上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给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怕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和无知。

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漆黑的夜,两个少年行走在狭长的山路上,在他们身后的二十米处,一位老农在悄无声息地跟着,他是那么的小心翼翼……

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的勇敢,不曾想却辜负了父亲的那一颗慈爱的心。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动脚步的时候……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7月上)

【训练题目】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大意。

2. 阅读本文后,有的同学认为,应将文章标题“爱在身后二十米”改为“父亲的谎言”,你认为好吗?为什么?

3.根据提示,品读下面的语句。

“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我”为何“惊讶”?)

4.一篇好文章,总会有一个好的结尾。请从内容、语言和结构三方面说说文章结尾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我”上初中时,每天要起早赶十几里的山路。起初,父亲要送“我”,被“我”拒绝了。直到“我”考上师范后,才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被“我”拒绝后,仍坚持每天在离“我”二十米后的山路上偷偷地护送“我”上学。有一次,竟意外地负了伤。“我”听后,倍受感动。

2.不好。“爱在身后二十米”,不仅形象地点明了文章所描述的故事的主要内容,而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之情。同时,文题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父亲的谎言”,虽然也切合题意,但显得平淡直露,缺少韵味。

3.父亲为了护送“我”上学,路上负了伤,而“我”竟全然不知。

4.内容上,表明对父亲的愧疚与感激之情,深化了主题。语言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了父亲对“我”矢志不渝的关爱,生动感人。结构上,篇末点题,使得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猜你喜欢
院门伤疤山路
三条山路
失落的院门
落下
杨鹤鸣
只剩下风
朝霞(外一首)
活着的伤疤
山路
山路乾坤
伤疤 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