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泰山

2014-09-22 08:27王祖远
上海企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泰山

王祖远

我喜欢雨,特别是蒙蒙细雨、丝丝小雨、点点粘雨。我就是在雨中登上泰山的。

泰山成山于太古代,距今有24亿多年,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它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自古被封为“神山”。传说泰山是神话人物“盘古氏”的头部所在地。盘古生于地辟天开之前,是人类的始祖。

他死后,身体的各个部分化为日、月、山岳、江河、草木等万物。人们所说“天地交泰”就是指的天与地相交之处为泰山。

泰山,气势磅礴,拔地通天,上接云天,下临平川,俯视黄河,远眺大海,是历代君王筑坛祭天、封禅告祭的圣地。据传夏、商、周以来,即有72个君主来此祷祠,从秦始皇到乾隆,几十位皇帝都在登基之后来此祭祀,其中乾隆帝先后去过11次。于是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和传说,如秦始皇的“五大夫”树,唐玄宗的岳父为泰山的故事。

历代君王登泰山,不是建庙塑像,就是题字刻石,从2000年前的秦李斯碑,到现代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刻石,在泰山沿路,触目皆是。

目前,泰山上有古寺庙22处、古遗址97处、历代碑碣819块、摩崖石刻1018处。历代许多文人学士也都慕名来此,赋诗书文,多达2000余首(篇)。

春秋时,孔子游泰山,被泰山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高大伟岸的形象所征服,赞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唐朝诗人杜甫游泰山,俯望山峦层叠蜿蜒,众峰拱岱,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代佳句。

去年盛夏的一天,我来到了泰安,首先参观了岱庙(泰庙)。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是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地方。远远看去,其建筑风格仿照宫殿式样,以南北为轴,重檐歇山顶,黄瓦覆盖,宏伟壮观。

岱庙天贶殿和北京故宫、山东曲阜孔庙是中国三大宫殿建筑。我来到殿西,这里有一座三人高的塔形石碑,传说秦始皇惊讶泰山伟大无法形容,就立了这块无字碑。穿过庙东,我走进了汉柏院,院内五株古柏,相传是汉武帝所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我漫步在岱庙天贶殿内,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有《泰山神出巡图》。

我在巨幅彩色壁书前停下了脚步,从上看到下,从左看到右,壁书长62米,书中人物多达657人,神态各异,不愧是中国壁书中的珍品。

殿内陈列了沉香狮子、温凉玉、黄蓝釉瓷葫芦瓶(这被誉为泰山“镇山三宝”)、绘画、诗文和书法等历史文物,就像一个大型的综合艺术博物馆。

晚上,我早早地就睡下了,一觉醒来,正好是凌晨三点整。推开窗户一看,天空下起了雨,于是我快速起床,做好登山准备,背上书包,穿好雨衣,在雨中登泰山。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牵引着我,沿着绿山脚下一条小路向山上爬去。

路上,遇到了也在冒雨登山的浙江的翁先生和新疆的龚先生,相识之后,我们三人结伴漫步细雨之中。

雨水打在身上,是一种难得的惬意的享受。我爱雨,我有兴致在雨中走一走,看雨、听雨、品味雨。

“东方欲晓”,东方的天空露出了鱼肚白,不一会儿,天渐渐地亮起来了。远远看去,王母池就在眼前。王母池,古称“群玉庵”,又称“瑶池”,内有王母泉,泉水甘冽,历代帝王登山多在此小憩。我们三人来到王母池前院,参观了正殿王母殿,后又登上了观澜亭,向上可观虎山瀑布,向下可看清溪流水。我们又来到后院,走进吕祖殿和蓬莱阁,看到了池后建有虎山水库,还看到了坝上建桥与虎山相通。

这时,雨突然大起来,耳中清晰地听到了雨珠打在地面上发出的“噗!噗!噗!”声。我们三人手拉着手,冒着大雨顺盘道而上,几座碑坊依次而立,号称“群坊”的其中一座石坊名曰“孔子登临处”。

我们顺着红门拾级而上,在半山腰上走进了斗母宫。斗母宫古称“龙泉观”,原是一个女道观。走出斗母宫一看,宫前有明代古槐一株,状若卧龙,称“卧龙槐‘。

穿过”斗母宫,来到经石峪(又称晒经石)。这是一块1000平方米左右的大石坪,坪上金刚文字如斗大,大约50厘米大小,篆隶兼备,字字遒劲,被誉为“碑拓中世所罕睹”,有“大字鼻祖”之称。

雨小些了,不时有鸟雀被我们的脚步声惊起,叽叽喳喳地飞向天空。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体是墨绿色的,在雨中愈发显出一种层次与朦胧。我轻轻地吸一口气,一股夹杂着绿草清香的泥土芬芳扑鼻而来。此时此刻,我的心境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雨中了。

冒雨继续前行,我们就循山道盘旋而上,一步一登天,一步一幅画,古柏遮天蔽日,昏暗而幽深,人如入“柏洞”,这里便是壶天阁。

壶天阁明代叫“开仙阁”,乾隆十二年扩建后,改名“壶天阁”。壶天阁北有回马岭,相传汉光武帝、唐玄宗和宋真宗骑马来到此地,因峰峦叠嶂,山势陡峭马不能行,故名“回马岭”。

天,渐渐地亮起来。雨,又大起来,我们又一次踏进了雨幕。望着雨水,迎着雨水,淋着雨水,踏着雨水,一步一步地向上攀去,不知不觉来到了中天门。

北望岱顶,“十八盘”犹如天梯悬挂在眼前。在这里小坐休息,我们又向上爬去,过了中天门,道路开端颇为好走,这里称为“快活三里”。再往前行,山势深邃;跨过云步桥就到了五松亭。据《史记》记载:当年秦始皇登泰山,中途遇雨,曾在这里的松树下避雨,松树因“护驾”有功,被封为“五大夫”。

原先的松树早已被山洪冲走,现在的三棵松树是雍正八年(1730年)补种的。

过了五松亭不久,便开始十八盘险路。“十八盘”险峻陡峭,盘道两旁山峰劈立,险峻雄伟。古诗曰:”迂回十八盘,举步上青天“,这里素有“云梯”之称,又叫“紧入盘”。我一步一数,每盘250级石阶,几乎上下垂直,一共7500阶。

真是登盘道似觉置身瑶台,吓出了一身冷汗,有飘飘欲仙之感,又有人生之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endprint

天大亮了。雨,还在下着,仰望苍穹制作的大帷幕,雨丝如银针般倾斜而下,宛如一层层细密的巨大的珠帘直挂在广阔的天地之间。

我们三人在雨中攀到了南天门。南天门雄踞盘道之顶,建于元代,门下临崖,拔地通天,险峻异常。门上为“天街”,这是泰山最高的一条街。天街前面,有一座碧霞祠,此祠建于宋代,是岱顶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

建祠时,为避免高山风霜的侵蚀,正殿以铜瓦盖顶,鸱吻和檐铃也均为铜铸,左右配殿则覆盖铁瓦。

碧霞祠分前后两院,山门内有正殿五间,内座碧霞元君铜像,铸工精美,造型生动,传说她是后土的妻子,中国古代的女神。正殿殿前左右各有铜碑,院内有明代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是一组高山建筑,铜铸铁造,玲珑精巧,国内罕见。祠东北有劈崖而立的13米高的摩崖石刻,为唐玄宗亲笔手书。此地还有宋真宗等众多的石刻,故曰“大观峰”。

雨,还在下着,就让这细雨尽情地下吧!浇灌人们的心田,荡涤一切尘垢,让细雨润湿人们的心园,将它化作一片净土,开满爱的花,结满爱的果,永远流淌着爱的小溪……

由南天门至天柱峰的一段被喻为“岱顶”,顺势而上就登上了泰山极顶玉皇顶。这一段路名胜古迹很多,我们三人走马观花地参观了月观峰、瞻鱼台、仙人桥、丈人峰。

转身,我们来到了玉皇庙,庙中央有一块极顶石,这是泰山的最高点,上刻“极顶”二字。

终于,我们登上了玉皇顶东南的日观峰,爬上了探海石。日观峰上有一块巨石,向北伸出,叫拱北石,俗称“探海石”,也是观日出最好的地方。

这时,雨全停了。我们站在探海石上,向下望去,看到的是白茫茫的一片云。

我们虽然没有看到泰山“旭日东升”、“晚霞夕照”和“黄河金带”,但看见了泰山云海。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云峰似的积云、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般的人间银河——泰山云海。

泰山的云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缎,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泰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飘动,一点声音也没有;泰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泰山的云真妙啊,妙就妙在它飘渺恍惚,留给人充分的想象余地。

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endprint

猜你喜欢
泰山
泰山——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世界的山
《燕赵晚报》:“泰山石不能捡”敲响生态文明警钟
雄伟泰山
今后捡走一块泰山石,最高罚两万
五岳之首
五岳独尊
美国民众雪中送别“泰山”
泰山天下雄
[泰山]是人不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