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与幸福感的关系:时间观的中介作用

2014-09-22 23:36李成齐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感恩幸福感大学生

李成齐

摘要:根据拓展建构理论,探讨时间观在大学生感恩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采用感恩、忿恨和感激量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Zimbardo时间观量表,对28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感恩与幸福感、过去消极时间观、过去积极时间观、现在宿命时间观、未来时间观之间的相关均显著;时间观在感恩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感恩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体验到的幸福感,而且又通过时间观间接影响其幸福感。

关键词:感恩;时间观;幸福感;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83-02

一、方法

1.研究被试。本研究被试为来自浙江省本科院校的大学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原则,有290名大学生参加了测试,最终获得有效答卷283份,有效率为97.6%。样本构成如下,男生122人,女生161人;大学一年级学生124人,二年级学生39人,三年级学生120人。

2.研究工具。①感恩量表:采用孙文刚等(2010)修订的感恩、忿恨和感激量表,包括丰富感、感恩社会和感恩自然三个维度,共有34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等级,分数越高说明此被试的感恩程度越高;②心理幸福感量表:采用Ryff(1995)编制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包括自主性、掌控环境、个人成长、积极的人际关系、生活目标和自我接纳六个维度,共有84个项目,每个项目有6个等级,分数越高说明此被试的心理幸福程度越高。

3.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采用Diener等(1985)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共有5个项目,每个项目有7个等级,分数越高说明此被试的生活满意度越高;采用邱林等(2008)修订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共有18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等级,分数越高说明被试的此种情感体验越强。

4.时间观量表:采用Zimbardo和Boyd(1999)编制的时间观量表,分为过去消极、过去积极、现在享乐、现在宿命和未来五个维度,共有30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等级,分数越高说明被试越多地采用此种时间观。

5.人口统计学调查表:包括学校性质、家庭来源、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每月生活费、每周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上网时间。

二、研究结果

1.幸福感分数的计算。本研究尝试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整合到一起,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分数分别转化成Z分数,然后相加,最后再转化成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的T分数。公式如下:幸福感分数=50+10*(Z主观幸福感+Z心理幸福感),其中Z主观幸福感=Z生活满意度+Z积极情感+Z平和情感;Z心理幸福感是将自主性、掌控环境、个人成长、积极的人际关系、生活目标、自我接纳这六个维度的原始分数相加后再转化成Z分数。

2.时间观中介作用的检验。根据Baron和Kenny(1986)提出的中介变量检验程序分析时间观在感恩和幸福感之间是否具有中介作用[1]。对感恩与幸福感、过去消极时间观、过去积极时间观、现在享乐时间观、现在宿命时间观、未来时间观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现在享乐时间观与感恩之间无显著性相关。以幸福感为因变量,将人口统计学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再将感恩、过去消极时间观、过去积极时间观、现在宿命时间观、未来时间观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恩、过去消极时间观进入方程,并在总体上具有显著性的预测效果,可解释41%的变异量。过去消极时间观在感恩与幸福感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8%。

三、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显示,过去消极时间观在感恩与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感恩能够使人注意到过去消极事件中的积极线索,并从积极的角度对消极事件进行重新认知,从而改变对过去的态度。感恩越多,对过去就越少持消极态度,因而幸福感越高,这符合拓展建构理论的观点。而且我们也可以发现,感恩对幸福感总分的直接效应(62%)大于过去消极时间观的中介效应(38%),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孙配贞等(2010)以839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初中生感恩问卷与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其研究显示,应对方式在感恩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1%[2];Wood等(2007)以236名18至30岁青年为被试(81%的被试是白种人),采用GQ-6与生活满意度量表,其研究显示,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以上研究结果都表明感恩对幸福感有直接的、稳固的影响,而且感恩在各个文化中广泛地存在着,是人类共有的积极人格特质,具有跨历史和跨文化的普遍性。进化心理学认为,人是通过几百万年自然选择作用而以目前形式存在的一种有组织的结构,人类祖先进化史上99%的时间是在狩猎—采集社会中度过的,因此可以说“我们现代的头颅承载着石器时代的心智”。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幸福体验是自然选择为增加繁衍适宜性而设计的行为调节机制。漫长的人类进化中幸福与痛苦并没有直接的进化机能性,心理体验通过支配机体的行为活动提高繁衍几率。人类多数情况下是在无意识地体验着幸福,进化有关的机能性刺激(如合作利他等)可能会比其他刺激更有效地影响人类的幸福感[4]。而感恩的进化正是为了促进陌生人之间的互惠利他行为以致相互合作的出现。有研究显示,与有血缘关系的人提供的恩惠相比,人们预期对陌生人、熟人和朋友提供的恩惠有更多的感激之情;而且感恩也能增加人们对其他人的信任,但这种现象仅当他们与这个人不熟悉时才会出现。这两种现象都表明感恩的进化是对互惠利他的选择压力做出的反应[5]。因此感恩对人类的幸福感影响较大。综上,感恩不仅直接提高大学生的幸福体验,而且又通过改变大学生对过去消极事件的态度而间接提高其幸福体验。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应对其进行感恩教育与训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倡导感恩教育,儒家感恩思想的侧重点在于感恩父母,由血缘之亲扩展到他人、社会以尽人伦之责。中国传统文化重感恩,但很少用“感恩”一词,而是将感恩具体化为孝、悌、忠等。这样就在感恩教育上更强调工具性的回报,报恩或报仇(报仇也可看作报恩的一种,如子女为父母报仇,其实质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孝行),如“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等语句广为流传。恩惠不论大小,回报是必须的。回报的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价值不应低于所受之恩惠。实际回报的条件越优厚,则越受到赞扬。从社会规范而言,报恩几乎成为一种强迫式的行为,来而不往非礼也,其实质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因此,当别人给予恩惠的时候,自己感受到得更多是负债感,而不是感激之情。其结果是使感恩和报恩脱节,并不是感恩导致报恩,而是文化习俗、规范导致必须报恩。在报恩的基础上,形成了人情法则,受者接受了施者的人情,一有机会便应该设法回报,施者在给予受者人情时,也能预期对方终将回报。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众多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但并没有明确地把感恩与报恩区分开来。我们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父母、师长、朋友等对自己的恩惠,体验自己的内心感受(有些大学生认为别人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这是要进行教育辅导的)。然后再进行感恩训练,即如何表达感恩之情及回报恩情(有些大学生不会表达感恩或表达不合适)。在整个过程中(知恩—感恩—报恩),要注意感恩教育不能流于表面,要真正对学生有所触动,这样到感恩训练时才能水到渠成。在感恩教育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感激别人的付出是人之常情,而报恩则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的适度回报,不能以牺牲自己的终身幸福为代价,同时报恩也应在法律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而且接受别人的恩惠也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因为每个人都同时既是施恩者又是受恩者,我们除了可以直接回报施恩者外,还可以对其他人施以恩惠,这样就形成你帮助我,我帮助他,他帮助你的良好社会风气,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经过感恩教育后,如果大学生体验到的感恩之情远大于负债感,那么他们的报恩才是发自内心真实的感恩之情,并且感受到幸福感。反之,如果只是受到社会习俗的压迫而报恩,则并不会体验到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崔丽霞,罗小婧,肖晶.儿童期创伤对特质抑郁和特质焦虑的影响:图式中介特异性研究[J].心理学报,2011,43(10):1163-1174.

[2]孙配贞,郑雪,余祖伟.初中生感戴状况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1):67-72.

[3]Wood AM,Joseph S,Linley PA.Coping style as a psychological resource of grateful people[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7,26(9):1076-1093.

[4]李宏利,张雷.进化观点下的幸福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046-1051.

[5]McCullough ME,Kimeldorf MB,Cohen,AD.An adaptation for altruism?The social causes,social effects,and social evolution of gratitude[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17(4):281-284.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223765),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KT2011171),湖州师范学院2012校级科研项目。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恩幸福感大学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大学生之歌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